云霞育儿网

[微风]1968年,72岁的茅以升妻子刚去世,他就和6个孩子商量,想要续弦。孩子

[微风]1968年,72岁的茅以升妻子刚去世,他就和6个孩子商量,想要续弦。孩子们不反对,但他说出女人名字时,大家脸色都变了。长子说:“那个女人进门,我们就断绝关系!“但茅以升还是把女人接进了家,还多了一个女儿。 1989年,93岁的中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茅以升躺在病床上,他的身边,只有他最小的女儿茅玉麟。 为了让父亲走得安详,茅玉麟拿出一封信,用颤抖的声音读着,信里,是长子茅于越请求父亲原谅的话。 可这封看似“和解”的信,却是她编造的谎言。 茅以升出身在书香门第,早年间,他先是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后来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公费留美,在美国,他坚持钻研桥梁工程,博士论文里的创见甚至被国际学界命名为“茅氏定律”,年纪轻轻就声名鹊起。 学成归国后,他把所有心血都砸在了祖国的建设上,1933年,他接下了一个烫手山芋——主持设计和建造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顶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在1937年硬是把这座1453米的大桥建成了,这座桥不只是一个工程,更是整个民族的脸面和骄傲。 谁知,通车才三个多月,为了挡住南下的日军,茅以升又亲手做了一个撕心裂肺的决定:炸掉它,那一刻,他从一个建桥人,变成了一个“毁”桥人,用巨大的个人牺牲,诠释了什么叫国家大义。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晚年还写出了《中国桥梁史》,是名副其实的国之栋梁。 可也正是在这些耀眼的光环之下,他家庭内部的“桥梁”早就有了裂痕,他的原配妻子戴传蕙,是位典型的大家闺秀,陪他走过风雨,生了六个孩子,撑起一个外人看来堪称完美的家。 1946年,茅以升在上海工作时,认识了小他30岁的权桂云,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权桂云的出现成了一种情感慰藉,两人的关系很快越了界,还悄悄生下女儿茅玉麟。 这个秘密,茅以升一瞒就是很多年,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当戴传蕙偶然得知丈夫的婚外情和私生女后,她的精神防线彻底垮了。 巨大的打击让她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余生都活在痛苦的幻觉里,最终在1968年凄凉离世,而她的死,非但没能给这个家的伤痛画上句号,反而引爆了一场更大的风暴。 母亲去世不久,72岁的茅以升向六个子女提出,想再婚,孩子们刚没了妈,心里再难过,也觉得父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起初并没有人反对,可当茅以升说出权桂云的名字时,整个家瞬间就炸了。 在子女们眼里,正是这个女人毁了母亲的后半生,现在竟要登堂入室当他们的继母,这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长子茅于越当场拍桌子放话:“她进门,我们就断绝父子关系!”其他几个孩子也用最激烈的方式表达抗议。 一边是骨肉至亲,另一边是对权桂云母女的亏欠,在这个人生最难的岔路口,茅以升选了后者,他不顾子女们的决裂威胁,毅然把权桂云和茅玉麟接回了家。 这个选择,也彻底炸毁了他与前六个子女的亲情之桥,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再没往来。 茅以升和权桂云、茅玉麟组成了新家庭,虽然有了伴儿,却始终活在与六个子女决裂的困境和外界的议论中。 1975年,权桂云病逝,茅以升的生活更加孤单,身边只剩下小女儿茅玉麟,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他表面上照常工作,是受人尊敬的科学泰斗,私下里却无时无刻不被亲情撕裂的痛苦折磨,他试过给孩子们写信求和,可每一封都石沉大海。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93岁的他孤独地走向死亡,床前没有一个与发妻所生的孩子,一封伪造的“原谅信”成了他这一生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