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49年1月9日,邱清泉让12军副军长于一凡乘飞机去南京反省,等于变相解除他的

1949年1月9日,邱清泉让12军副军长于一凡乘飞机去南京反省,等于变相解除他的指挥权。于一凡见机场已在解放军炮火覆盖下,且已无飞机,便决定投诚,但此前他一连浪费两次机会。 于一凡,辽宁铁岭人,1900年生,19岁进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长期在东北军任职,从排长一步步晋升到上校团长。

西安事变发生时,于一凡积极响应,出任东北军57军参谋长。张学良被扣押后,东北军遭到老蒋的分割改编,于一凡的职务因此不断变迁。

1944年,霍守义担任12军军长,提拔于一凡为112师师长。1947年,在兖州战役中,霍守义被俘,于一凡成功突围,但12军遭受重创,后来12军重建,于仍为112师师长。

但在重建12军时,于一凡却是吃了瘪,第一战区副长官兼四省边区总司令汤恩伯先是让于一凡为长理军长,担负起重整12军的重任,但在于花费几个月将12军整编补充完成后,汤却来了一个卸磨杀驴,空降其亲信舒荣为军长,又将于一凡降为师长,这不是拿人家当猴耍吗?

作为东北杂牌军,长期受到中央嫡系的排挤与猜忌,其实已是常态。特别是在1942年,同为第12军的111师,师长常恩多率部起义,加入了八路军,此后原东北军的处境更加艰难,112师在粮饷待遇方面就处处被克扣。

1948年秋,第12军被编入邱清泉第2兵团,参加淮海战役,但邱清泉对12军不放心,又进行了一番调整。

比如调整政工人员,调换嫡系军官,于一凡也被明升暗降,表面升12军副军长,实则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权。

对此,于一凡也是充满无奈,但让他更为不安的是,国民党的防线不断收缩,败报不断,因此,于一凡便有了弃暗投明的想法。

1948年11月,投诚的霍守义提议,112师师长于一凡是他的老部下,可以设法进行策反,华东军区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派出在战俘营中改造的国军副旅长杨毓芳和少将高参王定中前往112师策反。

11月4日,杨毓芳、王定中二人进入徐州,先是被国军72军扣押,后被转送至徐州“剿总”收训队。

杨、王二人设法向112师师长于一凡联系,于一凡在收到消息后,也马上派了团长韩福山等人前去探望,但他的处境也并不乐观。

邱清泉本就对于一凡不放心,也或许是走漏了风声,邱清泉突然却向12军派了一支督战队,对于一凡日夜监视,使得于根本没有机会采取下一步行动。

所以,第一次与解放军的接触只好就此打住。

11月30日,邱清泉兵团开始实施突围计划,杨、王二人再次劝说于一凡起义,于经过一周考虑,答应在12月8日起义。

但是在7日晚又突然变卦,提出暂缓两天起义,后又答应,但到8日不得不再次变卦。他接到邱清泉的电话,邱说112师的西南向是战略要地,派出5辆装甲车开到了112师部驻地。

同时12军军长舒荣也忽然前来驻地,拉着他打起了扑克,导致于根本没有时间与其他各团联系,无奈之下,于只好派亲信335团团长韩福山去通知,暂缓当晚的行动。

于一凡放弃两次机会,解放军认为其诚意不足,于是在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第112师336团率先遭到攻击,随即覆灭。

之后第335团在火线上选择投诚,邱清泉闻讯后大怒,随即派人把于一凡盯得死死的。

第112师师部及第334团原本也要投诚的,但邱清泉下令让炮兵部队对第335团通过的区域大肆炮击,导致他们无法前进,之后第334团也被消灭,最后只剩112师师部直属部队在参谋主任的率领下投降。

335团投诚后,邱清泉就把于一凡找来,一番训斥后,让他飞去南京“反省”。但当于一凡抵达临时机场后,机场已被解放军占领,连架飞机的影子都没有。

于是,他便提出回12军的军部,此时大厦将倾,都在各自保命,12军军长舒荣在传达了突围命令后,于一凡便带着自己的几个亲信离开了军部,拼命奔赴解放军阵地。

但在他经过岗哨时,仍被拦下盘问,于一凡故作严厉地质问:“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耽误了军情,你们担得起吗?”

士兵们赶忙放行,之后于一凡顺利抵达解放军阵地,举起白旗后,随后高喊:“我们是来投诚的!”

投诚后的于一凡,建国后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1961年被特赦出狱,于1965年病逝,终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