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成败,从来不取决于教师的付出量,而在于能否唤醒学生的内驱力。任何教育最终都得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做不到这一点,教育就是失败的。 老师们都清楚,自己哪怕付出再多、再辛苦,只要学生不动,所有努力都是白搭。 教师的教学有没有内化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上?要是学生心里没一点触动,又怎么能指望他的行为有变化? 教育要是没法让学生做到自我矫正、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没法让他心存感激,他的行为根本不会改变。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没被触发,积极性没被激发,哪怕老师课讲得再好、费再多心思,效果也会很低,甚至起反作用。 所以关键不在于老师下了多少苦、付出多少爱、教了多少东西,而在于这些付出最终有没有走进学生心里,能不能触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教育的成败,从来不取决于教师的付出量,而在于能否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真正的教育,是让学生从被动听从转变为主动成长,在自我觉察与修正中形成持久的行为自觉。 教师的角色,更应是心灵的触动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唯有让教育的力量扎根于学生内心,才能实现从“教”到“育”的本质跨越。 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