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砸钱造“盾牌”,真能挡住全球导弹风暴? 五角大楼这20亿美元砸下去,表面看是给“萨德”系统续命,实则暴露了美国军事战略的致命软肋—— 导弹越防越多,钱包越掏越空。要知道,光在今年中东那场12天的伊以冲突里,美军就狂射150多枚“萨德”拦截弹,直接烧掉近四分之一库存,平均每发1270万美元的账单,连土豪美军都肉疼。 “萨德神话”正在破产 朝鲜的高超音速导弹能以12倍音速突防,伊朗的弹道导弹玩起“饱和攻击”,这些新威胁让“萨德”系统像个笨重的拳击手,拳头再硬也打不中蜂群般的对手。更讽刺的是,美军自己都承认,为了支援中东,不得不从亚太抽调“萨德”部队,拆东墙补西墙的窘态尽显。 东亚火药桶被悄悄点燃 美国在关岛永久部署“萨德” battalion,摆明要打造“西太平洋防御枢纽”,可这招险棋反而刺激朝鲜加速试射射程1500公里的巡航导弹,直接覆盖日韩美军基地。中国周边早已被“爱国者”“萨德”“陆基宙斯盾”三重包围,哪天要是台海突发变故,这些天价拦截弹真能护住美国航母? 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 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年却 只能造600枚“爱国者”拦截弹,而五角大楼2026年预算竟要狂买1.3万枚——这哪是备战,分明是给军火商送钱。当俄罗斯的“匕首”导弹在乌克兰撕破“爱国者”防线,当朝鲜的固体燃料导弹从发射到命中仅需30分钟,美国这套“以盾防矛”的老剧本,早该改写了。 真正的安全不在导弹,而在谈判桌 金正恩边射导弹边喊“维护和平”,拜登一边撒钱一边谈“威慑”,这套互相恐吓的戏码该收场了。历史证明,古巴导弹危机的化解靠的不是更多核弹,而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热线电话。当NASA卫星拍到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大火,当朝鲜半岛再现“战争边缘游戏”,或许该有人问问:这世界到底需要多少枚拦截弹,才能换回一分钟的清醒?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