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巴铁”兄弟想要歼10生产线咱们不给?吃过无人机技术转让的亏了呗!彩虹3技术给了巴方,转眼土耳其搞出TB2抢占市场。 咱们砸1000亿研发的核心机密不敢冒险啊!巴铁组装枭龙战机40%零件还得靠中国。 发动机雷达这些宝贝可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美国管F35连亲儿子英国都拿不到源码。现在咱就卖整机,稳当放心不折腾! 今年,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部再次向中国提出一份书面请求,核心就一条:希望中方把歼-10CE战斗机的整条生产线搬到巴基斯坦去。 这已经不是巴方第一次开口了。自打2025年5月印巴空战里歼-10CE露了脸,巴国内“自己造歼-10”的呼声就没停过。 巴基斯坦人觉得,凭两国“铁哥们”的关系,这要求挺合理,毕竟连枭龙战机都是中巴合造、生产线直接安在巴国卡姆拉的。 可这回,中方的回应却淡得出奇,既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其实不是中国小气,是真吃过亏。2013年前后,那时中国对巴方几乎敞开了无人机技术的“保险柜”。 国家工程与技术委员会拿着中国彩虹-3A的技术,鼓捣出个“布拉克”无人机,连涂装都和彩虹-3A一模一样。 紧跟着,巴基斯坦GIDS公司又推出“沙普尔-1”,虽然尺寸缩了点水,可骨架还是彩虹的底子。 到了2021年,GIDS在埃及防务展上高调摆出“沙普尔-2”,机头加粗塞进卫星通信设备,航程一下从250公里蹦到1050公里,明摆着要抢土耳其TB-2的生意。 问题来了:就在巴方消化中国无人机技术那几年,土耳其的TB-2突然在国际军火市场杀疯了。 2019年乌克兰掏6900万美元买12架TB-2,单价冲上500万美元,订单从利比亚飞到阿塞拜疆。 技术圈里的人都纳闷:TB-2性能明明和彩虹-3差不多,为啥土耳其造得出来? 实际上,土耳其自己缺关键部件,发动机、光电系统全靠进口,成本压不下来。而中国彩虹-3靠着本土完整产业链,成本优势碾压对手。 可市场份额呢?TB-2硬生生从中国盘子里扒走一大块肉。虽然没实锤证明巴方把技术“转手”给了土耳其,但时间线卡得这么巧,技术路径相似得如同双胞胎,中国军工企业心里能不咯噔一下?这教训,扎扎实实摔疼了人。 所以到了歼-10这儿,中方把技术口袋捂得死紧。歼-10可不是“枭龙”那样的低端机型。 枭龙当初是成飞为解资金饥渴推出的“超级歼七”,本质算二代半,给巴方生产线风险可控。 歼-10却是中国航空工业“砸一千亿磨一剑”的结晶。从用俄罗斯发动机到太行国产心,从机械操控到全球少数掌握的电传飞控系统,哪一步不是用十年时间、千吨汗水换的? 2025年1月成飞刚带着歼-10技术整体注入上市公司中航成飞,财报里写得明明白白:歼-10CE是军贸拳头产品,巴基斯坦、埃及的订单全指着它挣钱。 这节骨眼上把生产线送出去?等于把自家保险柜密码告诉全世界。 更何况巴方近年和土耳其军事合作热乎,土国仿制本事又强,万一歼-10的“魂”,雷达源代码、飞控算法被摸透了,中国军贸的“金饭碗”不就砸了? 技术不给,生意照做。枭龙模式就是现成的成功样板:巴方在卡姆拉组装战机,但40%的核心零件还得从中国运,发动机、雷达、导弹这些“要命玩意”一个不放。 说到底,歼-10生产线不转让,无关信任,而是商业逻辑与国家利益的考量。军贸市场上没有童话,再铁的兄弟也得明算技术账。 握紧自主研发的筹码,才能让“巴铁”的天空长久安宁,毕竟,只有中国手里一直有好牌,朋友们的防务合作之路,才能走得远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