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江苏养老金 这次政策是养老金向上普调2%,江苏省采取的办法结果是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均不满意。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 从大致情况上来看,退休金在4000块钱以下的可以拿到2%的上调金额,高龄的会超出一些。而收入高一些的,有的甚至拿不到1%。 普调这一块是31元,人人都有。 收入部分只上调百分之0.2。(8000块钱收入的得到的是16元;4000元收入的仅仅只有八元。) 工龄部分是0.8、0.9、1.1,分别乘以15,10和25年以上的工龄部分。 若工龄按40年来算:固定部分:31; 工龄部分:15×0.8+10×0.9+15×1.1=37.5(元) 拿养老金收入三千、四千、六千、九千来分别计算: 31+37.5+3000×0.002=74.5;74.5÷3000=0.025 31+37.5+4000×0.002=76.5;76.5÷4000=0.019 31+37.5+5000×0.002=78.5;78.5÷5000=0.016 31+37.5+6000×0.002=80.5;80÷6000=0.013 ……… 31+37.5+9000×0.002=86.5;86.5÷9000=0.0096 如上,可以看出只有4000元以下的养老金收入群体,才能够拿到那上涨的2%。 对于低收入群体这2%的上涨幅度会令人满意吗? 对于高收入的群体拿不到1%,他们会满意吗? 换一句话来说高收入者拿的很少(远远不足2%的标准),而低收入人者呢?涨的又是微乎其微。 高收入者涨少了一点好说,好“安慰”,也会理解。但提高低收入的上涨幅度就这么一点儿怕说不过去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物价上涨。 人们会问:如果物价的上涨幅度超过了2%,那么如此幅度的养老金上涨,又意味着什么呢? “收入”看来是上涨了,但实际上老百姓口袋里的那点钱是缩水了,是贬值了。 (本文中的计算有问题、数据有问题或者是说法的有问题,请批评指正,我会删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