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瑞典经贸会谈结果究竟会如何?俄罗斯似乎给出了一个特别指引。 俄罗斯那边放消息说,普京可能9月初在北京跟特朗普见面,这时间点刚好赶在中美在瑞典谈经贸的时候,多少有点意思,还有说法是,这次会谈的成果可能要等中美元首见面的时候再对外说。 依我看这要么是双方想让成果显得更重磅,要么就是现在谈得还没到能马上公布的地步,得等更高层来拍板,这种情况在大国之间的经贸谈判里挺常见的,也让这次会谈的结果更让人猜不透了。 再看看中美两边的实际动作,能感觉到双方都想在经贸合作上往前推推,中方一直抱着合作共赢的想法,积极推进这事,态度从来都很明确。 美方最近也有不少动静,比如特朗普下令不再对中国搞新的出口限制了,怕惹中国不高兴;还考虑推迟赖清德访问那些所谓“邦国”时过境美国,也是不想刺激到中国;而且计划8月初派财政部长、贸易代表这些高级官员来北京接着谈经贸。 这些做法一方面是想避免矛盾激化,给会谈创造个好氛围,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美方确实有跟中方在经贸上沟通的需求,不过这些举动更像是短期的调整,能不能变成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还得再看看。 至于这次中美在瑞典的会谈结果,现在有两种说法,要么能像美国跟英国、日本、欧盟那样达成真正的协议,要么就是把纳税期往后拖3个月。 我个人觉得,短期内想达成深层次、全面的协议挺难的。 毕竟中美在经贸上的核心分歧,像技术竞争、市场规则这些事儿,存在很久了,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利益,不是一次会谈就能解决的,而拖一拖纳税期这种方式,虽说看着没什么实质性进展,但在现在这复杂的经贸环境下,说不定能给双方多留点时间磨合,别让矛盾再升级,也让企业能喘口气,有时间去适应调整。 当然,最后结果咋样,还得理性等着看,大国之间的经贸博弈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