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歼-36的机身长宽比较小,这在航母甲板上调动时不够灵活。因此,从整体适应性来看,

歼-36的机身长宽比较小,这在航母甲板上调动时不够灵活。因此,从整体适应性来看,它并不是舰载机的理想选择。相比之下,歼-50则更具备成为舰载机的潜力。 事实上,歼-36极有可能不会被作为舰载机使用。这一点类似于当年外界对歼-20的期待——不少人曾认为歼-20将成为海军的新一代重型舰载机,但最终海军还是选择了更加合适的歼-35。 原因很简单:歼-36与歼-20一样,在舰载化方面过于激进。航母所采用的舰载机,往往倾向于选择结构成熟、经过验证的机体。而歼-50采用的是深度改进的常规后掠翼布局(兰姆达翼),其外形设计在成熟度与实用性方面显然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歼-36那种采用人类首创的翼身融合+双三角翼设计,虽然具有前瞻性,但也带来了较大的技术风险和舰载适应难度。因此,海军在选择舰载平台时,更可能优先考虑如歼-50这类稳健成熟的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