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为什么没有公开支持柬埔寨?原因很简单——领导换了,现在的柬埔寨已经不是洪森时代那个铁杆盟友了。2023年8月,洪森的长子洪马奈正式接过了首相的职位。这位出生于70年代,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在欧美多所大学留学的新领导,在价值观和外交方向上,与上一代有着微妙但关键的不同。 现在的柬埔寨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不再那么坚定地站队中国,比如南海问题,话说得开始暧昧了,谁都不得罪。 东盟开会的时候柬埔寨往中间靠,从原本帮中国发声变成自己顾自己,遇到争议时多半选择不表态。 这种变化让中国多少有些“心凉”,毕竟是花了不少人力物力打好的关系。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外交上,更体现在经济合作里。 过去无论是给贷款还是基建都是大手笔,每年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柬埔寨靠着中国赚了不少。 但德崇扶南运河工程原本谈好由中国掌控,柬埔寨却突然改主意,说本国控股才放心,还不停加条件。 中国觉得不痛快,最后还是妥协了,但这之后再谈合作就多了很多考虑,热情也慢慢淡了下去。 洪马奈上台的背景决定了他不大愿意做以前单一的战略选择,他想让柬埔寨别和中国捆得太死,同时还得和美国、东盟其他国家都保留余地。 这种两边都想捞好处的做法其实处处有雷,如果中方态度变冷、不再给那么多优惠,柬埔寨经济上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 而如果被美国那边看穿,信任度也很难提起来。 柬埔寨想像新加坡一样在大国之间周旋,可经济体量、地缘位置都不具备新加坡的底气。 更别说周边越南、泰国对柬埔寨也始终防备,想啥好事都占着最后可能啥也拿不到。 现在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合作和基建投资变得理性多了,项目都要事先算清楚,过去那种无条件帮衬很难再见到。 东盟会场上两国越来越少共同发布声明,有合作但没那么热络。 这场因人事变动引发的关系变化早晚会影响到整个东南亚区域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