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靡芳是刘备的老部下,可以说是一直跟着刘备征战天下的。可意外的是,靡芳竟然投降了东

靡芳是刘备的老部下,可以说是一直跟着刘备征战天下的。可意外的是,靡芳竟然投降了东吴,导致关羽丢了荆州,兵败身亡。 当江陵城的城门缓缓打开,靡芳看着吕蒙的军队鱼贯而入时,手里的佩剑差点握不住。剑柄上的缠绳磨得发亮,那是当年在徐州,刘备亲手为他缠的,说:“子方跟着我,受苦了。”那时的刘备还只是个四处投奔的将军,他们在小沛的雪夜里分食一块干肉,在广陵的溃兵中互相搀扶,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他会亲手把刘备的半壁江山拱手让人。 靡芳投降前,守在江陵城上整整三天三夜。城外是吕蒙的大军,旌旗连绵几十里,城里的粮草却只够支撑五天。更让他心焦的是,关羽的使者又来了,隔着护城河喊:“糜将军若再不齐集粮草,等将军回来,定斩不饶!”那声音尖利得像刀子,刮得他脸皮生疼。他知道关羽的性子,说一不二,前阵子傅士仁因为粮草延误被斥责,吓得连夜投奔了东吴,如今轮到自己,怕是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他想起哥哥糜竺。当年糜家是徐州的巨富,哥哥把全部家产都拿出来资助刘备,连妹妹都嫁给了他,这份情分,比山还重。可就在上个月,他收到哥哥的信,说关羽在襄樊前线打了胜仗,却因为粮草不济骂了他整整半个时辰,还说“等回师就治他的罪”。信纸被他攥得发皱,上面的字像活过来似的,个个都在嘲笑他的无能——他守着江陵这座大城,却连给前线送粮草这点事都办不好。 真正压垮他的,是城里的哗变。有士兵偷偷打开城门想逃跑,被他抓了个正着。审问时那士兵哭着说:“将军,不是我们想反,是实在怕了关将军啊!”那士兵的同乡,前阵子因为押运粮草时淋了雨,耽误了一天,就被关羽下令杖打五十,最后活活打死在营门外。这话像块石头砸在靡芳心上,他忽然明白,自己守的不是江陵城,是座随时会塌的坟,不仅埋了自己,还得埋了城里的几万军民。 吕蒙的使者夜里偷偷爬上城墙,带来一封劝降信。信里说:“你若降,可保一城百姓平安,关羽若胜,你再归蜀不迟;若关羽败,你也是救民有功。”靡芳看着信,忽然想起当年在长坂坡,刘备带着百姓逃亡,说“以人为本”,如今他若死守,江陵城破之日,百姓怕是要血流成河。他把信烧了,灰烬飘在风里,像无数个问号,问他到底是忠是奸,是对是错。 开城门那天,靡芳没穿盔甲,只穿了件素色的袍子。吕蒙在城外等他,见了他拱手道:“将军此举,救了江陵百姓。”他没接话,只是转身看了眼城楼上飘扬了多年的“刘”字旗,那旗子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是在哭。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也不是那个跟着刘备出生入死的糜芳了,他是叛徒,是罪人,是要被钉在史书上骂的。 关羽败走麦城的消息传来时,靡芳正在东吴的驿馆里发呆。窗外的雨下得很大,像极了当年小沛的雪夜,他忽然想起关羽年轻时的模样,那时他们在徐州共事,关羽还会笑着拍他的肩膀,说“子方是个实在人”。如今那个实在人,却成了害死他的凶手。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玉佩,那是刘备当年送他的,上面刻着“同心”二字,他摩挲着那两个字,眼泪忽然掉了下来,砸在玉佩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后来他在东吴当了将军,却再也没打过一场像样的仗。每次宴席上,吴人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几分轻蔑,蜀人更是把他骂成“国贼”。哥哥糜竺在蜀中听到他投降的消息,气得吐血而亡,死前还念叨着“家门不幸”。他听说后,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三夜,出来时头发全白了,像个行尸走肉。 有人说靡芳是贪生怕死,有人说他是记恨关羽的傲慢,可没人知道,他站在江陵城头的那三天三夜,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城里百姓惊恐的脸,是哥哥信里那句“勿负皇叔”,是刘备在雪夜里分给自己的那块干肉。这些念头缠成一团,最后勒得他喘不过气,只能选择那条看起来最“体面”的路,却没想到,这条路通向的是万劫不复。 多年后,有蜀地的商人到东吴,说成都的武侯祠里,刘备的塑像旁有两个陪祀的文官,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糜竺,他们的目光都望着荆州的方向,像是在等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而那个叫靡芳的叛徒,早已被岁月磨成了史书上的一行字,冷得像冰。 参考书籍:《三国志·蜀书·糜竺传》《资治通鉴·汉纪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