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包工头林有威收留了一位走失十年的聋哑老人,六年后,老人的家人终于找到他,想要接他回家,没想到,林有威却拦住他们,直接说道:“先把钱结清了再带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12月,气温降到零下3度。萧山区一个在建楼盘的工地上,包工头林有威正在检查建材。 他在水泥堆旁边发现了一个蜷缩着的身影,走近一看是个老人,身上只穿着一件破旧的夹克。 林有威用手势询问老人的情况,发现他既听不见也说不出话。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找活干”三个字。林有威当时手下正缺人手,就比划着问老人会不会扫地、搬东西,老人连连点头。 给老人安排的第一份活是清理建筑垃圾,林有威原本担心他干不了重活,没想到老人第二天凌晨4点就开始干活,把工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工友们给他取名“老何”,因为他总是对大家竖大拇指,像在说“好”。 老何有个特点,记性特别好。哪个工友的工具放在哪里,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次电工小王找不到钳子急得团团转,老何跑到三楼角落里给他找了回来。时间长了,大家都喜欢这个不会说话的老人。 林有威给老何安排了工地东南角的一间板房,虽然只有8平米,但朝南向阳。他还专门买了个小黑板,教老何认字。 每个月15号发工资时,林有威会当着老何的面把钱装进信封,写上日期和金额,然后锁进办公室的保险柜。 2017年到2021年,老何跟着林有威的工程队辗转了杭州5个工地。 从萧山的住宅楼到余杭的厂房,再到滨江的写字楼,老何的工作从清洁工逐渐变成了仓库管理员。 他虽然不识字,但对数字很敏感,进出的建材数量从来没出过差错。 2022年1月,工地上26岁的技术员小李拍了一段老何整理钢筋的视频发到抖音上。 视频里老何戴着安全帽,认真地把不同规格的钢筋分类摆放。这条视频被推送到了重庆,一个叫何志军的人看到后心里一惊。 何志军反复看了十几遍视频,越看越像自己失散16年的哥哥何志友。 2006年兄弟俩到杭州打工,在火车站走散后再也没有联系上。何志军立即联系了杭州市公安局,提供了哥哥的身份信息和照片。 杭州警方很快找到了工地,2022年2月18日,在萧山区公安分局,通过DNA比对确认老何就是何志友。 得知消息的何家人连夜从重庆赶来,一家三代8口人挤在一辆面包车里,开了20多个小时。 2月20日上午,何家人到达工地。何志军一眼就认出了哥哥,兄弟俩抱头痛哭。正当大家准备带何志友回重庆时,林有威说了句让所有人意外的话:“等一下,咱们先把账算清楚。” 林有威从办公室拿出一个厚厚的账本和一个大旅行包。 账本上详细记录着6年来何志友的每一笔收入:2016年12月2800元,2017年1月3200元……一直到2022年1月的8500元,旅行包里装着11万3千元现金。 “老何在我这儿干了6年,我一分钱都没给过他,全存着呢。”林有威把账本递给何志军,“你们核对一下,看看有没有错。”何家人这才明白,林有威不是要钱,而是要把老何的血汗钱一分不少地交给他们。 何志友接过那个装钱的旅行包时,双手颤抖着。他用手语比划了很久,工地上懂手语的大学生志愿者翻译说:“他说谢谢老板,谢谢大家这些年的照顾。”在场的工友们都红了眼圈。 这件事被《浙江日报》报道后,在网上引起了很大反响。网友们纷纷为林有威的诚信点赞。 2023年5月,杭州市文明办和市总工会联合授予林有威“最美杭州人”称号,颁奖词写道:“他用6年的坚守,诠释了诚信的真谛。” 何志友回到重庆后,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进入一家福利工厂工作,每月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他用林有威给的钱在老家盖了一座两层小楼,一楼开了个小卖部,由弟媳妇打理。 2024年春节,何家人开车到杭州看望林有威,带了一车重庆特产。林有威的工地食堂里,两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何志友用手语表达着什么,他10岁的侄女翻译说:“大伯说,他这辈子遇到的最好的人就是林叔叔。” 如今林有威的工地上还保留着老何住过的那间板房,里面的陈设一直没动。新来的工人问起时,老工友们会讲起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