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和柬埔寨交火为稀土!表面是争一块4.6平方公里的土地,实际是争地下6000亿美元的稀土。 泰国和柬埔寨的焦点集中在柏威夏寺周边区域。该寺位于柬泰边境悬崖上,1962年国际法院裁定其归属柬埔寨,但周边4.6平方公里土地未明确划界。殖民时代的《法暹条约》(1904年)和勘界地图(1907年)的模糊性埋下隐患,导致双方对边界线的理解长期对立。2008年该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两国多次爆发武装冲突,最严重时动用火箭炮等重型武器,造成数十人伤亡。 更重要的是柏威夏地区近年探明稀土矿藏价值超6000亿美元,两国企业在争议区外围展开勘探竞争。柬埔寨加速开发引发泰国强烈反应,军方强化边境部署以阻止单方面开采。 这已经不是双方第一次武装冲突。 5月28日,双方士兵在柏威夏省与乌汶叻差他尼府交界处爆发约10分钟枪战,柬埔寨一名士兵死亡。泰方指控柬方越界设军事据点,柬方则称泰军未经许可进入其领土。此次事件成为后续危机的导火索。 7月16日,3名泰国士兵在边境触雷受伤,泰方认定地雷为新埋设,违反《渥太华禁雷公约》。 7月23日,5名泰国士兵再次踩雷,其中1人截肢。泰国随即关闭边境检查站,驱逐柬埔寨大使,并将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 柬埔寨次日采取对等措施,召回驻泰外交官,指责泰方“捏造证据”。 7月24日,双方在奥多棉吉省边境再次交火,互相指控对方率先开火。泰国称柬军使用无人机侦察后逼近哨所,柬埔寨则强调“自卫权”。冲突导致边境居民逃离,泰方呼吁公民撤离柬埔寨。 当前局势呈现“军事对峙常态化、外交渠道僵化”的特点。柬埔寨试图通过国际法院推动法律解决,而泰国军方态度强硬,短期内难以达成妥协。稀土资源开发与民族主义情绪的交织,可能使争端长期化。东盟的调解机制尚未发挥实质作用,冲突升级风险仍存。#泰国与柬埔寨在边境发生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