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央视曝光领导视察才开门的农村公厕 省流:纯应付啊,公厕变摆设!最近,央视《财经调

央视曝光领导视察才开门的农村公厕

省流:纯应付啊,公厕变摆设!

最近,央视《财经调查》曝光的山西运城稷山县农村公厕事件,着实让人开了眼。新建的公厕,瓷砖锃亮、设施齐全,可就是大门紧锁,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据村民反映,这些公厕只有在领导视察或村里有活动时才会“开张”,平时村民只能继续与百米外异味刺鼻的旱厕相伴 。

这事儿乍一听,荒诞得像个黑色幽默,可背后却映射出基层治理的大问题。农村厕所革命,本是提升乡村人居环境、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国家三令五申要让这些设施“用得上、常受益”,可到了稷山县某些村镇,却成了“面子工程”的典型。

当地村委会给出的理由,一个比一个离谱。“怕村民便后不冲”“卫生纸乱扔堵塞管道”,甚至直言“开公厕要花钱,不如省着”,这些借口不仅是对村民的无端指责,更是相关部门懒政、不作为的遮羞布。难道因为怕孩子摔跟头,就不让他们学走路了?高铁、地铁人来人往,都能管理得井然有序,一个小小的农村公厕,真的就管不好吗?说到底,还是某些干部没有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只想着应付上级检查,保住自己的“政绩脸面”。

更讽刺的是,稷山县农业农村局官网曾宣称“公厕全面开放”,可记者三次实地探访,都吃了闭门羹,电话里答应得好好的,现实却是大门紧闭。如此言行不一,公信力何在?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公共资金,更寒了百姓的心。村民们自己掏钱参与旱厕改造,满心期待能用上干净卫生的新厕所,结果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怎能不让人憋屈?

民生工程容不得半点虚假,农村公厕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盆景。相关部门该好好反思,尽快拿出整改方案,把锁住的民心重新打开。别再让“面子工程”寒了百姓的心,只有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