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出来为蔡正元站台,某种程度上看出来台湾的统派的人身安全已经岌岌可危,已经到了如火如荼之地步! 蔡的振聋发聩,虽然有他自己局限性的一面,但是他说的话,中国大陆的学界,中国大陆的战略界,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反驳! 中国大陆的学者你洞若观火,比如沈逸教授,正如蔡正元所说的这样你在大陆这边叫一叫,蔡正元他们是真刀实枪的是在台湾干! 他们脚下带着垫子镣铐,随时可能能遭受来自台湾绿色恐怖的压迫迫害!这你怎么比?这你忍心反驳他吗? 只有做好自己的,准备好自己的,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不要让人家批评我们!能说的我们尽量委婉一些,不能说的我们也委婉的点一点,让这些台湾统派不要寒了心 台湾统派这几年的日子,过得比台风天里的渔船还颠簸。蔡正元在节目里痛骂"台独"的视频刚火,第二天办公室的玻璃就被人砸了,门口还被泼了红漆。这种事在高雄、台南不算新鲜,有统派人士去菜市场发传单,被人追着骂"卖台贼",菜摊老板都不敢收他们的钱——怕被绿营支持者报复。 金灿荣站出来说话,更像给寒冬里递了盆炭火。大陆学者在书房里写文章、在镜头前讲道理,身后是安稳的书桌和话筒;可蔡正元们不一样,他们走在街上要留意身后的脚步声,开直播要随时准备关掉评论区,连家人的信息都得加密保存。去年台南市议员谢龙介因为支持两岸交流,儿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妻子出门买菜都得戴口罩,这种压力,不是靠文章里的道理能化解的。 有人说蔡正元的观点"有局限性",可换个角度想,在台湾那种舆论环境里,能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说出口,本身就是种勇气。就像在雷区里走路,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既要避开"台独"的明枪,又要防着中间派的暗箭。他说的那些话,或许不够学术不够周全,但字字都带着街头斗争的烟火气,比教科书里的理论更戳人心——因为那是用风险和恐惧换来的真实声音。 沈逸教授在课堂上分析两岸局势,台下是认真记笔记的学生;蔡正元在台湾议会里和"台独"议员拍桌子,转头就可能收到法院的传票。这两种"发声",重量根本不一样。有次蔡正元在节目里说"台湾的未来在大陆",第二天就被绿营告上法庭,说他"违反国安法",折腾了半年才撤诉,光律师费就花了几十万新台币。 最让人揪心的是统派里的年轻人。28岁的王彦琳在台北开了家卖大陆文创的小店,因为挂了面五星红旗,被人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警察来了三次,最后只能把旗子收进仓库。她说现在不敢在社交媒体发任何关于统一的内容,"怕找不到工作,更怕爸妈被人指指点点"。这种沉默的恐惧,比明面上的攻击更伤人。 大陆这边常说要支持统派,可支持不能只停留在点赞转发。得让他们知道,身后有14亿人撑着——就像去年大陆宣布为台湾统派人士提供法律保护,虽然只是第一步,却让高雄的统派老人掉了眼泪,说"终于不是一个人在扛了"。 说到底,统派在台湾的挣扎,不只是为了一句"统一"的口号,更是在守护中国人的身份认同。他们被骂"卖台"时,心里想的可能只是小时候奶奶讲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冒着风险发传单时,或许只是希望两岸的亲戚能自由来往。对这些在火线上的人,我们多些体谅,少些苛责,别让他们在对抗"台独"的同时,还得寒心——这才是最实在的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