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男子存2万枚硬币遭银行质疑拒收”的新闻引发热议。上海的陆先生从事烟酒礼品销售生意,为维系客户关系,接受了客户用从生活垃圾焚烧炉灰中回收的硬币支付货款。从去年底开始,他陆续收下几千斤硬币,总金额达10多万元 。这些硬币因焚烧发黑,无法正常流通,只能作为残缺污损人民币向银行申请兑换。
陆先生跑了农行、建行、工行等10多家银行,多数银行在警方核实硬币来源合法后,都为他办理了兑换业务。可当他前往上海农商银行时,却遭到了拒绝。银行先是质疑硬币来源,报警后,即便警方确认合法,仍拒不兑换。7月3日,陆先生带着一麻袋重达140多斤、共2万多枚的1角硬币前往上海农商银行总行营业部寻求解决,工作人员依旧拒绝兑换,也未给出合理理由 。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银行本不得拒绝为公众兑换能识别面额的污损硬币。
消息传开,网友们议论纷纷。“银行这做法太过分了,法律规定摆在那,还公然拒收,储户存钱天经地义,这不是欺负人吗?要是都这么干,以后硬币还怎么正常流通?”也都网友相对理性:“虽然理解银行数硬币麻烦,但这不能成为拒收的理由。银行本就有处理货币流通的职责,应该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拒绝 。”更有网友提出质疑:“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啊?不过银行一直不回应,确实很难不让人多想。”
看到这则新闻,我感触颇多。在金融服务中,银行不应只图自身便利。硬币作为法定货币,无论数量多少、清点难度多大,银行都有义务按照规定接收 。上海农商银行的做法,不仅损害了陆先生的权益,更让公众对其服务和职业操守产生怀疑。这也反映出部分银行服务意识的缺失,没有真正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此类事件会影响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维护货币正常流通的重要责任,任何违背规定的行为,都会破坏金融秩序的稳定 。希望通过这件事,银行能深刻反思,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提醒广大储户,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勇于维护自身权益,注意留存证据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金融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近日,一则“男子存2万枚硬币遭银行质疑拒收”的新闻引发热议。上海的陆先生从事烟酒礼品销售生意,为维系客户关系,接受了客户用从生活垃圾焚烧炉灰中回收的硬币支付货款。从去年底开始,他陆续收下几千斤硬币,总
阅读:373
点赞: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