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65岁的赖雅敲响了36岁张爱玲的房门,张爱玲立刻开门将赖雅请进房间,谁料,张爱玲主动开口说道:“今晚就留下来陪我过夜吧!”
遇见赖雅的时候,是张爱玲生命中最灰暗的时刻:36岁的张爱玲身处威尔文艺营,这个所谓的“文艺营”,不过是一些无家可归的艺术家临时聚集的地方。
初见赖雅,张爱玲并未对这个65岁的男人多加关注,他只是文艺营众人中一个安静的存在,穿着旧西装,脸上挂着一抹温和的笑容。
可当赖雅站在灯光下,和大家谈笑风生时,张爱玲发现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种岁月的厚重感,那一刻,她心中隐隐一动,尽管两人最初的对话寥寥无几,但一种难以名状的吸引力开始在张爱玲心底萌芽。
赖雅不仅是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高材生,还曾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他的著作虽未风靡,但文字间透露出的真诚与深刻,让人不得不为之动容。
或许,这种吸引是命中注定,两人再度相见,是在一次文艺营的大厅聚会上,席间,赖雅与张爱玲的对话不再是疏离的寒暄,而是关于文学的真挚探讨。
1956年那个寒冷的夜晚,她主动敞开了心扉,将一切交付给了眼前这个男人,那一夜,张爱玲在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嫁给赖雅。
然而,张爱玲没想到的是,爱上赖雅是一场甜蜜又痛苦的冒险,爱情的滋润让两人短暂忘却现实的寒冷,他们选择同居,常常在昏黄的灯光下讨论文学,甚至会为某段文字争得面红耳赤。
这段经历,是张爱玲在美国漂泊日子中难得的温暖时光,但爱情的甜美总是短暂,现实的寒风很快刺破了他们的梦。
这天,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满心喜悦地告诉赖雅这个消息,却没想到他的反应冷静得让人心寒,“这个孩子不能留,我们没有能力抚养。”赖雅的语气坚定而无奈。
张爱玲犹豫良久,最终选择了妥协,她忍痛打掉孩子,只为换取赖雅的承诺——一场婚姻。
婚后生活并未如张爱玲所期待的那般幸福,赖雅因年老多病,身体逐渐衰弱,张爱玲不得不肩负起养家的重担,她疯狂地写剧本,透支着身体,只为维持家庭的开支。
即便如此,张爱玲仍然深爱着赖雅,赖雅去世后,张爱玲的生活陷入更深的孤寂,直到1995年她孤独地离世。
张爱玲的一生,是才华与情感交织的悲剧,她深爱赖雅,也为此付出了一切,或许,她早已看透这一切,只是选择无怨无悔地沉溺其中。
信息来源:济南时报 2017-03-12 花开花落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