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52年上甘岭,180多个美国大兵发起冲锋,可守阵地的只剩下一个新兵蛋子,惊慌

1952年上甘岭,180多个美国大兵发起冲锋,可守阵地的只剩下一个新兵蛋子,惊慌失措后,新兵拿起手榴弹抛了过去,竟然杀了140多个敌人,创造了单兵击杀人数记录!   上甘岭,这块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的山地,在1952年成为了中美双方争得头破血流的战略要地。美军那边,飞机大炮跟不要钱似的,不断对这里进行狂轰滥炸。   咱们志愿军,靠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还有那坑道战的绝活,愣是在这弹丸之地,跟美军较上了劲儿。   而林炳远,那会儿还是个嫩得能掐出水来的新兵蛋子。刚入伍四个月,枪还没摸热乎,就被扔进了这场绞肉机似的战役。   随着上甘岭战役爆发,林炳远和战友们接到了个艰巨的任务——夺回597.9高地。由于白日的战斗太过艰难,林炳远和战友们选择了夜色作为他们的掩护,决定在黑夜中发起突袭。   他们的目标是前方敌人布下的重重障碍。虽然敌人的炮火不断在他们身旁呼啸而过,但没有一个战士退缩,他们的动作迅捷而有力。   因为他们深知,每快一秒,就能为后续的战友多争取一分生存的机会。   然而,战争的残酷总是超乎想象。不久,林炳远身边的战友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班长的身影也在火光中消失。鲜血染红了这片本就沉重的土地。恐   惧和悲伤像无形的锁链,紧紧缠绕着林炳远的心,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不能退缩。战友们的牺牲,让他更加坚定了守住阵地的决心,他要完成他们未竟的使命,守护身后的家园。   就在这时,敌人的新一轮进攻如约而至。180多个美军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如同潮水般向林炳远的阵地涌来。高地之上,只剩下林炳远孤零零的身影。   他摸了摸怀中的两枚手榴弹,心中明白,这次恐怕是凶多吉少。但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他暗自发誓,即便是死,也要拉几个敌人垫背。   正当他准备冲出去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是马班长!这位老兵在战场上经验丰富,总能给出最佳建议。   马班长告诉他,不要急于求成,要等敌人再靠近一些,让弹药的威力覆盖到更大的敌群。林炳远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之前的冲动和缺乏经验,差点让自己陷入了绝境。   他连忙接受了马班长的指导,调整了自己的战术。   他深吸一口气,紧握着手榴弹,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而在接下来的几天,林炳远和马班长成了黄金搭档,配合得相当默契。可战争啊,总是充满了残酷无情。   一天,一枚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他们身边,马班长,那个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老大哥,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林炳远看着马班长倒下的身影,心里头像被刀割了一样疼。   但他知道,眼前的战斗还要继续,他要为马班长,为所有牺牲的战友,守住这片阵地。   于是,当200多名美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向2号阵地发起冲锋时,林炳远孤身一人,朝着过来的所有敌人发起攻击。   战斗是残酷的,但林炳远却像开了挂一样,手榴弹、爆破筒,凡是能用的,他都往敌人堆里扔。美军被打得晕头转向,死伤无数。   最后,增援部队终于赶到,2号阵地保住了,林炳远也创造了单兵作战的奇迹——总共击毙140多名敌人!这数字,说出来都让人难以置信,可它是林炳远用命换来的。   战役结束后,林炳远成了英雄,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但他却跟没事儿人一样,回归了平凡的生活,默默奉献,从不提当年的英勇事迹。   直到晚年,他的故事才慢慢被人们知晓,一代英雄,就这样低调地活了一辈子。。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安宁。但请记住,这份安宁不是理所当然的,它是无数像林炳远这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更不应该忘记那段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所以,那些曾经为了和平而战斗的英雄们。他们或许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就像林炳远一样。   而这一切,都是林炳远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教会我们的。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2024-07-10《上甘岭特等功臣林炳远逝世,战役中孤身歼敌14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