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962年,胡适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三年后,他的初恋情人韦莲司给遗孀江冬秀寄来了

1962年,胡适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三年后,他的初恋情人韦莲司给遗孀江冬秀寄来了一大包东西。江冬秀以为这是韦莲司羞辱她来了,不曾想,打开包裹后,她却感动得泪流满面。

胡适,民国文化旗手,36个博士学位加身,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江冬秀,他的正妻,坚韧果敢,与他携手走过婚姻的荆棘路。

而韦莲司,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陌生,却是胡适最深刻的初恋情人。三人之间的纠葛,横亘了整整半个世纪。

1962年,胡适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离世,举国哀悼。他的遗孀江冬秀强忍悲痛,将丈夫的遗物整理妥当,却在三年后收到了一份意外的包裹。

这份包裹来自大洋彼岸的韦莲司,装满了她和胡适半个世纪的往来书信。

江冬秀拆开包裹的一刻,情绪翻涌。眼前的每一封信,都仿佛将她拉回了那个错综复杂的过去。

胡适初到美国留学时,是个青涩的年轻人。在康奈尔大学,他结识了韦莲司,一位学识渊博、气质非凡的女子。

韦莲司比胡适年长六岁,却充满了艺术家式的浪漫与热情。她是一位雕塑家、诗人,谈吐不凡,深得胡适敬仰。

“只有你能让我走得更好。”胡适在信中如此评价韦莲司,称她为他人生中的“舵手”。

在与韦莲司的交往中,胡适受到了极大的思想启发,尤其在女性教育和独立观念上。可以说,韦莲司的存在,塑造了胡适关于妇女解放的先进思想。

然而,这段感情注定是一场无果的等待。1917年,胡适听从母命,回国与江冬秀完婚。

这是一桩典型的包办婚姻,江冬秀虽然识字不多,却性格刚烈,有着令人敬佩的智慧和果断。

她对胡适的爱始终坚定无比,哪怕听闻他在美国与一位洋女子关系密切,她依然选择信任与等待。

婚后,江冬秀展现了她“女侠”般的大气。她不仅打理好家中事务,还曾为他人主持公道,甚至在法庭上为弱者辩护,引发轰动。

胡适对这位妻子怀有深深的敬意,却也对自己无法给予她更多陪伴和理解感到愧疚。

韦莲司则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这段不可能的爱情。她终身未婚,多次拒绝追求者。甚至在一次求婚事件中,她愤怒地给胡适写信,指责他鼓励自己去嫁人是“推卸责任”。

她说:“我唯一愿意结婚的人,是你。”她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违背自己的真心。

她与胡适之间保持着书信往来。胡适离开美国的十年里,韦莲司在信中坦露内心的苦楚:“你走后,我整个崩溃了。”这份感情既是她的支撑,也是她的枷锁。

1930年代,胡适多次赴美出差,两人终于再次相见。然而,岁月的流逝已在韦莲司身上留下深深的痕迹。胡适的学术成就愈加辉煌,而韦莲司却深感自己的才情再也跟不上他了。

即便如此,她依然是胡适最重要的灵魂伴侣。在二战期间,她用自己的见解和劝诫,促使胡适接受了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的职务。她告诉他:“你不仅属于中国,你属于全世界。”

晚年时,胡适的妻子江冬秀与韦莲司竟然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友谊。1953年,胡适夫妇在美国与韦莲司同住一个月。

三人朝夕相处,彼此间没有一丝尴尬。江冬秀曾评价韦莲司:“她是个懂胡适的人。”

胡适去世后,韦莲司卖掉房子,迁居加勒比海的小岛巴贝多。

在胡适安葬后,她委托胡适长子代为在墓前献上白色水仙。她还将自己的积蓄匿名捐赠,用于胡适著作的英译与出版。她的爱,从不带有一丝占有欲,只有无尽的奉献。

1965年,韦莲司将胡适写给她的两百多封信件寄给了江冬秀。这些信件,记录了胡适生命中最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两人长达五十年的深情见证。

江冬秀看着这些信,早已没有了芥蒂,唯余感动。她感叹道:“一个女人,能为一段情守护一生,是何等深情?”

韦莲司的爱不仅成就了胡适,也成就了她自己。她是胡适生命中的明珠,是他灵魂深处的慰藉。他们未能成为朝夕相伴的夫妻,却成就了一段超越爱情的传奇。

张爱玲曾说:“爱一个人,可以卑微到尘埃里。”韦莲司的深情正是如此,但她从未让自己消逝,而是化作尘埃中的一朵绚丽花朵,永远开在胡适的记忆里。

这场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有的只是岁月积淀的深情,以及对彼此的真诚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