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寺塔,1500年历史的风云在风中回荡。
Tips:
1.北魏时期,南安寺塔始建。辽代,重修南安寺塔。明洪武初年,蔚州卫指挥使周房拆除南安寺,仅存此塔。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柯法在南安寺塔旁重建南安寺。
2.周房,无为州(今安徽无为)人,明朝开国将领,初随徐达南征北战,明朝建立后,历任巩昌卫指挥佥事、巩昌卫指挥使兼都统帅、蔚州卫指挥使等职,官至山东都指挥使。
3.清康熙年间,柯法在蔚州任知州。他看到历史悠久的古南安寺“一丈五尺地内仅破小官房数间”,巍峨秀丽的宝塔塔基“砌石脱落”,塔身下底层莲瓣须弥座也已损坏,“秽污之难堪”。为防患于未然,不使千年古塔,毁于自己任内,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重建寺院,修葺古塔,保护好州城这一古迹。
4.南安寺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大部分组成。塔基由石条垒砌成须弥座,高2.5米。[塔座为砖砌须弥座,后重修呈八角形。每面雕有兽头或福禄篆字,檐上围砌有密而匀的仰莲瓣三周,使塔身置于莲花座中。塔身坐于莲花瓣中,第一层较高,斗拱上托密檐塔身十三层。塔檐逐层递次内收,每层各挑檐翼角下高悬铁铎。塔顶砖雕仰覆莲,以承托刹身。铁铸塔刹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宝盖等部件构成。
5.南安寺塔巍峨挺拔,远望峥嵘耸立,近仰飘渺凌云。塔座每面中间雕兽头,上有仿木砖搪,搪上有莲瓣周,塔身置于莲花座中,宛如一枝莲花托起,美观幽雅。塔身各隅有塔柱。各角设浮雕倚柱,东西南北四正面置砖券拱形隔扇门,其上置阑额,阑额下垂一周如意云头,额上施斗拱,斗拱上托密檐塔身十三层。各层出叠涩檐,布瓦收顶,另四面饰花棂盲窗,刻有灵棍,顶部雕盘龙,龙盘之上有砖仿木斗拱,独具匠心,翅翔通真。塔的外形轮廓呈现缓和的卷刹形状。各层出叠涩檐,布瓦收顶,不设门窗。每层四正面中间都镶嵌铜镜一面,阳光照耀,金光闪闪。各层之角都悬挂一铁锋。塔顶圈仰复一莲花。承托起用金属重圆环型相轮组成的刹身,刹身嵌以宝珠。
6.南安寺塔地宫主要出土文物有辽代金座银佛、辽代千佛龛、辽代木塔、辽代天王像、须弥座双重檐金舍利塔、须弥座双重檐银舍利塔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