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看中国这次如何反制荷兰,因为荷兰的行为,就跟明抢是一样的。而荷兰扎根在中国的大企业很多,单是我们熟悉的就有阿斯麦、飞利浦、壳牌、喜力、美素佳儿奶粉等等。 最近有两件事,一件在遥远的南海,一件在欧洲,看着八竿子打不着,但串起来看,你会发现一种全新的打法正在浮现。 这绝非寻常的外交言辞,而是一场对游戏规则的重塑。其意义远超表面的喊话,以一种革新之姿,开启新的秩序与格局。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从南海的惊涛骇浪到北海的商业风波,中国是如何通过“创造事实”和“重塑规则”,把一手看似被动的牌,打成王炸的。 第一步,叫作“创造事实”,不管是在物理上还是经济上,先凭实力造出一块别人搬不走的“地盘”。 在南海,2014年之前我们其实很被动,缺个能落脚的大岛。眼下没别的办法?那就靠自己的力量,亲手打造一个出来。靠着“天鲲号”这些超级挖泥船,硬是在两年内吹出了13平方公里的陆地。 这些可不是普通的沙洲。永暑礁上修了三千米长的跑道,歼-16这种重型战机随便起降;渚碧礁上部署了导弹;美济礁建成了能停靠军舰的深水港。过去我们得从大陆派船长途巡航,现在有了这些“不沉的航母”,反应速度完全是两个次元。今年菲律宾25次挑衅都被挫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套“基建定乾坤”的思路,被巧妙地用在了经济战上。来自荷兰的安世半导体,虽身为欧洲企业,却早在2019年便被中国的闻泰科技成功纳入麾下,这一收购事件也成为商业领域的一段佳话。 更为关键的是,其70%的产能均在中国布局,东莞更是坐拥其全球规模最大的封装基地。这一布局不仅彰显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凸显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这就等于在中国掌控的产业链里,硬生生“吹填”出了一座产业岛礁,虽属荷兰名下,但根子已经扎在了我们这儿。 有了这些别人动不了的“岛礁”,第二步棋就可以落子了,那就是“重塑规则”。 当荷兰政府跟风美国,在今年九月底美国新规出台的第二天,就以“国家安全”为名,冻结了我们147亿的资产时,我们的反应很特别。 我们并未采取对等的资产冻结举措,而是于10月4日果断下令,禁止安世半导体在华公司出口部分关键部件,以别样方式应对局势。这一招,打得是真疼。安世在荷兰的工厂因为缺了中国的原料直接停摆,采购成本暴涨20%。 这把火还直接烧到了欧洲汽车业的后院。大众、宝马这些巨头,有15%的电动车芯片都指望安世供应,这下全傻眼了。企业界、工会、欧洲汽车协会的压力,排山倒海般地涌向荷兰政府。 于是,仅仅过了十几天,到了10月17日,荷兰经济大臣就主动找上门,希望能跟中国坐下来谈谈。中方的条件也很明确:先把资产还回来,别搞歧视。 你再看南海,这套路是不是一模一样?物理层面的岛礁建设竣工后,接踵而至的便是法律与规则的完善跟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相关领域的稳定与发展筑牢根基。 2024年,我们宣布了黄岩岛的领海基线,还实施了新的《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这就是在自己创造的现实之上,叠加一层自己定义的规则,让维权行动有法可依。 最后,还有一张压箱底的牌。今年10月,中国更新了稀土出口管制规定。这可不是小事。中国占了全球稀土精炼产能的九成,而半导体光刻机和高端医疗设备都离不开它。 这对荷兰意味着什么?阿斯麦的光刻机,去年在中国卖了近800亿,占了它全球营收的36%。飞利浦也把12%的全球研发投在中国。这张稀土牌,是在告诉所有人,在某些关键领域,我有能力制定全球性的游戏规则。 所以你看,荷兰这么快就想谈判,和南海战略格局的彻底改变,都不是偶然。这是一套组合拳的必然结果:先用强大的工程和产业能力创造出不可逆的“现实”,再以此为基础,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重塑博弈的“规则”。 这一现象,已然成为一个时代开始转向的鲜明标志。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只是被动参与现有秩序的角色,而是在稳步前行中,逐渐成为构建新现实、制定新规则的重要塑造力量。 以后谁想跟中国打交道,恐怕都得先看看,这片新“陆地”的边界,到底划在了哪里。 信息源:《闻泰科技营收147亿的半导体资产被荷兰政府冻结》华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