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要给俄罗斯送温暖了!乌克兰把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列为主要目标,把俄罗斯一个年产4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处理厂给打掉了,一下子就火光冲天,也让俄罗斯这个冬天能源出现紧张。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乌克兰的战略调整讲起。过去几个月,乌克兰军方就把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当成重点目标,主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打乱对方的后勤补给链条。俄罗斯那边一直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撑腰,这些设施要是出点状况,整个经济链子就得跟着抖三抖。10月19日凌晨,乌克兰情报总局主导的无人机行动直奔奥伦堡天然气处理厂而去,这个厂子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运营的,规模不小,年处理能力高达45亿立方米,主要负责从哈萨克斯坦那边接收原料,加工成液化天然气再输出到欧洲和国内市场。袭击一发生,厂区就起火了,规模挺大,俄罗斯地方当局确认了爆炸和火灾,乌克兰总参谋部也公开承认这是他们的手笔。 为什么选这个厂?位置上,它离前线足有1200多公里,深在俄罗斯腹地,属于那种后方要害。乌克兰用的是长程无人机,航程能覆盖这么远,避开了大部分防空网。结果呢,厂里的气体净化车间和压缩单元直接中招,管道系统受损,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输入阀门只好紧急关闭,避免更大事故。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很快就表态,说卡拉恰干纳克油气田的生产得减25%到30%,因为原料没法正常输送过去。这不光是俄罗斯自家的事儿,还波及邻国,全球天然气价格小幅波动了一下,欧洲那边本来就对俄气依赖不稳,这下更添不确定性。 回想之前,乌克兰从8月开始就加大了对俄罗斯炼油厂的打击力度,好几处像萨马拉州的诺沃库伊比谢夫斯克炼油厂也挨过炸,这次袭击还顺带提了它。炼油产能一降,俄罗斯的燃油供应就紧巴巴的,国内柴油和汽油价格蹿升,出口量直线掉,影响了外汇收入。天然气这块儿更敏感,因为冬天快到了,俄罗斯得保证国内供暖和工业用气,现在奥伦堡厂暂停运行,备用设施一时半会儿顶不上,预计这个冬天能源缺口得填平好一阵子。俄罗斯能源部内部报告显示,整体出口管道压力下降,多个地区开始限配燃料,居民和工厂都得调整用量。 乌克兰这么干,逻辑上挺清楚的。俄罗斯在前线投入重兵,乌克兰想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到后方去,分散资源。情报总局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这几年干得风生水起,他从2014年东部冲突就开始搞侦察任务,2020年上任后,团队扩展到几千人,专攻跨境情报和远程打击。这次行动就是他们一手策划的,靠卫星数据和实地观察锁定目标。布达诺夫的背景是伞兵出身,早年毕业于敖德萨陆军学院,情报专业,实战经验足。乌克兰总参谋部说,这样的打击能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让部队有喘息机会推进阵地。 俄罗斯那边反应不慢,地方应急小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动消防资源灭火,但火势持续了好几个小时。奥伦堡州长公开说,设施受损但无人员伤亡,维修队已经在废墟上忙活,焊接和清理碎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表示,会尽快恢复部分产能,但专家估算,至少得一周才能重启输入管道。哈萨克斯坦这边也头疼,卡拉恰干纳克田是他们最大油气田之一,减产直接影响财政,能源部长直言会有经济冲击。国际上,欧盟刚批了两年对乌克兰的援助计划,里面有能源支持的部分,这事儿一出,更显得及时。 说到底,这场冲突从能源角度看,已经升级成持久战了。乌克兰没能力全面反攻,就用不对称手段戳俄罗斯痛处。俄罗斯出口收入去年就因为制裁掉了一半,现在能源设施频频中招,卢布汇率又得承压。全球市场呢,天然气期货小涨,但没到恐慌级别,因为欧洲早就在多元化来源,挪威和美国液化气补得上来。乌克兰情报总局的报告显示,自开战以来,他们已打击了十几处俄能源目标,累计减掉对方炼油产能20%以上。这不光是军事行动,还牵扯经济博弈,俄罗斯得花大笔钱修补后方,钱从哪儿来?军费挤压,士兵补给就得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