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家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整个联合国家可

经略简料 2025-10-23 12:28:17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向大家透露出一个惊人的消息,如果这样持续下去,整个联合国家可能因此而破产,成员国拖欠联合国的费用太多了,已经高达7.6亿美元,这可以说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是这一欠债不还的现象是非常普遍。 联合国快要没钱了,这个警报拉得不是一般的响。 秘书长古特雷斯已经把话挑明,说照这么下去,到2027年,这个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就可能直接“破产”。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一份高达7.6亿美元的“政治账单”摆在桌上,这是会员国拖欠的会费总额。所以你看,这根本不是什么财务管理不善,这纯粹是一场赤裸裸的地缘政治压力测试。 部分国家精于算计,其算盘珠子拨弄得“噼里啪啦”。明明是按经济实力和支付能力摊派的会费,本该是应尽的义务,现在却被一些强国,尤其是美国,玩成了一种外交武器。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欠的钱也最多,一开口就是23.8亿美元,占了全球欠款总额的三分之一。然而,他们当真囊中羞涩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在现实的种种迹象面前,所谓“没钱”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托词罢了。他们给自己批了9000亿美元的军费,转手就给以色列送去45亿的军事援助。 钱不是没有,只是不想给联合国。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开始,交不交会费就成了一门“艺术”。截至今年9月,美国仅缴纳了年度摊款的66.2%。这一完成率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下降了12个百分点,凸显其在费用缴纳方面的滞后与不足。 更绝的是,他们还能利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随时掏出否决权这张王牌。谁敢提议因为欠费就限制他们的投票权?一个否决就给你怼回去。 此类行径,使得原本精心构建的权力制衡机制仿若空中楼阁,沦为徒有其表的形式,全然丧失了实质的约束与监督效能,形同虚设。 只要有先行者迈出第一步,后续就总会有人循着这条路模仿跟进,这仿佛是一种常见的行为规律。一些发达国家看着美国的骚操作,也开始有样学样地拖欠会费。到今年,欠费会员国的比例已经冲到了30%。当然,有些穷国是真困难,但不少富裕国家,纯粹是选择性赖账。 这种财务上的窟窿,很快就转化成了现实世界里的灾难。这些数字并非冰冷之物,其背后皆为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一个个体的故事,它们绝非抽象的符号,而是代表着有血有肉、真实存在的人。 在联合国的日内瓦总部,为了省电,连自动扶梯都停了。针对持续恶化的财政困境,明年的预算草案采取了强硬缩减手段:直接砍掉 15.1% 的预算,这一调整将直接导致 2681 个岗位被裁,涉及秘书处多个大型部门的职能整合。这还只是内部的节流。 真正的代价,在一线。在马里,维和部队的规模从13,000人削减到了9,000人。结果呢?当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数量飙升了40%。安全真空的代价,就是生命。 在刚果(金),因为资金短缺,难民的口粮标准被迫降低了五分之一。这件事与人类最基础的生存权利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直接关联,丝毫容不得忽视。财务危机,正在撕开全球安全网的口子。 这种事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7年,同样是由于美国拖欠8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金链断裂,导致埃博拉疫苗的研发工作中断了整整三个月。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一阵发怵,越想越觉得后怕。 不过,危机也可能是转机。这场信任危机,正把联合国逼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当一个体系的核心支持者变成其最大的威胁时,你就必须考虑重塑结构了,这是多么大的历史讽刺。 现在的情况很明确,几种不一样的选择就放在眼前,每一种都指向不同的结果。一边是中国,今年2月就全额缴清了会费,还提出了改革建议,希望把预算审批权下放到全体会员国,而不是被几个大国垄断。 另一边,历史也给出了答案。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法德等国搞了个“先建设后买单”的模式,成功绕开僵局,最后也促使美国补缴了费用。这说明,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是存在的。 未来的改革蓝图已经有人在描绘:把缴费记录跟投票权挂钩,跟国际贸易优惠政策联系起来,推动预算向发展中国家倾斜。核心逻辑就一条:权力和责任必须对等。 正如古特雷斯所强调的,联合国应是全人类的 “安全防火墙”,而非被某个国家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这正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气候变化、核扩散、全球大流行病,此类全球性难题,绝非一国之力可以独善其身。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唯有各国携手并肩、共克时艰,方能化解危机,守护人类共同家园。 如果联合国停摆,没人能独善其身。是时候重建一个更公平、也更强大的多边合作框架了。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古特雷斯警告联合国或面临破产危机

0 阅读:25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