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发小当年招工进油田时,用的是他哥的高中毕业证,为了符合身份,两人的名字还互换了一下,直到现在家里人还偶尔拿这事开玩笑 刚进油田那阵儿,他天天揣着颗心过日子,就怕哪个环节漏了馅。他原本叫李伟,现在得管自己叫李军 —— 那是他哥的名字,每次有人喊 “李军”,他都得顿半秒才敢应,生怕嘴快把自己本名秃噜出来。 头三个月是学徒期,跟着师傅学拧油管、测井口压力。他干活比谁都卖力,师傅让歇会儿,他总说不累,其实是怕一闲下来,同事就跟他唠家常,万一问到高中的事儿就麻烦了。有次队里聚餐,坐他旁边的老王问:“李军,你高中在哪儿念的?我家小子也在县城上学,说不定跟你一个学校。” 他手里的筷子都停了,脑子飞快转,想起之前跟哥问过的学校名,赶紧接话:“县一中,那时候天天刷题,累得要命,现在好多事儿都记不清了。” 老王又问:“你们班主任是不是姓赵?我有个老同学在一中当老师,也姓赵。” 他心里咯噔一下,幸好之前跟哥核对过这些细节,连忙点头:“对,赵老师,教物理的,特别严,上课走神能把粉笔头扔你桌上。” 老王笑了:“可不是嘛,我那同学也这脾气。” 这才把话圆过去,他后背都悄悄渗了汗。 就这么熬了两年,他渐渐习惯了 “李军” 这个名字,干活也成了队里的好手,师傅总跟别人夸他踏实。没想到第三年夏天,油田突然要搞档案核查,说要补录个人信息,每个人都得交毕业证原件核对。他一听见这消息,头都大了 —— 毕业证还在他哥那儿,而且上面的照片是他哥十八岁的样子,虽说兄弟俩长得像,但他哥比他高半头,眉眼也更粗些,仔细看能看出差别。 他当天就跟队里请了假,骑上自行车往哥的工厂赶,四十多里路,骑得满头大汗。到了工厂,哥刚下班,听他说要毕业证,也急了:“这证我一直压箱底,没敢动,你赶紧拿回去,可别弄丢了,这要是出岔子,你工作就没了。” 他揣着毕业证往回赶,路上还特意找了个没人的树底下,把证拿出来看了又看,照片上的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笑得有点憨,他对着照片比了比自己的脸,心里还是没底。 第二天去交毕业证,负责核查的是机关来的老张,据说以前在县教育局待过,对学校的事儿门儿清。老张接过毕业证,先看了看上面的信息,又抬头瞅了瞅他,然后把毕业证凑到眼前,盯着照片看了好一会儿。他站在那儿,手心全是汗,心想这下完了,肯定要露馅了。老张看了足有半分钟,突然开口:“你这照片看着比现在瘦啊,这几年在油田伙食不错?” 他赶紧接话:“可不是嘛,队里食堂顿顿有肉,师傅还总给我带自家腌的咸菜,不知不觉就胖了,也壮实了不少。” 老张又翻了翻毕业证,没再问别的,在表格上打了个勾,把证还给他:“行了,没问题,回去吧。” 他接过毕业证,腿都有点软,走出办公室才敢大口喘气。 从那以后,他更不敢偷懒了,觉得这份工作来得不容易,得好好干才对得起这份 “侥幸”。后来队里选班长,大家都投票选他,说他干活靠谱,遇到事儿不慌,还愿意帮同事。现在他在油田干了快二十年,成了老技术员,“李军” 这个名字早就没人怀疑,连他自己有时候填表格,下意识写的都是李军。 家里人聚的时候,他哥还会逗他:“现在谁还记得李伟啊,油田里都知道有个能干的李军。” 他也不恼,笑着说:“要不是你那毕业证,我当初连油田的门都进不来,这名字我得用一辈子了。” 有时候他跟我聊天,还会说那回核查档案的事儿,说当时差点就想跟领导坦白了,幸好没慌神。其实我知道,他能稳住,不光是运气,更因为这二十年他从没偷过懒,靠自己的本事站稳了脚 —— 就算当年没那毕业证,他凭着这份踏实劲儿,也肯定能闯出名堂来。现在家里人再拿这事开玩笑,语气里全是调侃,没了当年的担心,毕竟谁都清楚,油田的 “李军”,早就是靠实力说话的人了
我的发小当年招工进油田时,用的是他哥的高中毕业证,为了符合身份,两人的名字还互换
外向圆月
2025-10-27 02:36:45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