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村里夫妻都有养老金,只要一方月超 300,日子就能有滋有味,不愁吃穿还能给孙娃买零食。这话是村东头的王婶跟我说的,她今年 62,每月领 320 块养老金,老伴张叔比她大两岁,领 280 块。俩人加起来 600,在村里过日子,足够了。 王婶每天早上挎着竹篮去村头的小菜摊转,新鲜的白菜萝卜挑带着露水的,摊主老赵跟她熟,总往她篮里多塞一把香菜或者两根小葱。张叔不抽烟,唯一的爱好就是喝两口散装白酒,每天晚饭前准会倒上一盅,就着王婶炒的盐焗花生米,滋溜一口酒,嚼两颗花生,脸上的皱纹都跟着舒展开。孙娃小宇每周六准来,王婶头天就去村口的小卖部打听,有没有新到的零食,酥糖、苏打饼干是常备的,还得特意留一包草莓味软糖,那是小宇的最爱,每次孩子来,口袋里、书包里都被塞得鼓鼓囊囊,临走还得再抓一把。 村西头的李婶日子就差远了,她比王婶小一岁,年轻时候总说交社保是白扔钱,农忙时顾不上,农闲时又忘了,断断续续没交够十五年,现在每月只能领 150 块。她老伴老周常年咳嗽,换季就加重,止咳药、消炎药从没断过,俩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平时买菜都挑最便宜的,更别说给孙辈买零食了。 那天傍晚天刚擦黑,李婶急急忙忙跑到王婶家,敲门的手都在抖,说老周咳得喘不上气,脸都紫了,得赶紧去镇医院,可翻遍家里只凑出 500 块,还差不少医药费。王婶一听,转身就往屋里走,张叔跟着站起来,没等李婶说话,王婶已经从柜子里的铁盒子里拿出一沓钱,数都没数就递过去:“这是我们攒了三个月的养老金,一共 1800 块,你先拿着,不够再跟我说。” 张叔在旁边补了句:“赶紧送医院,路上小心点,有啥情况给村里打个电话。” 李婶攥着钱,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说了句 “我一定尽快还”,就匆匆往村口跑,拦了辆三轮车送老周去镇里。 第二天一早,王婶惦记着老周的情况,揣了 200 块钱,坐村里的班车去了镇医院。老周已经输上液了,医生说就是急性支气管炎引发的呼吸困难,再晚来一会儿就危险了,医药费大概需要 1200 块。王婶把带来的钱塞给李婶,让她买点有营养的给老周补补,李婶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村里的人听说老周住院,王婶两口子一下拿了 2000 块出来,都挺佩服。村主任特意在村里的大喇叭里说,王婶两口子不光日子过得舒心,心还善,也提醒大家,社保得按时交,老了有份保障,遇事才能不慌。那些之前没交够社保的老人,纷纷跑到村委会咨询补缴政策,怕自己老了也遇到李婶这样的难处。 过了五天,老周康复出院了,李婶第一时间就把剩下的 800 块钱送回王婶家,还拎了一筐自己种的西红柿和黄瓜。王婶留他们吃饭,张叔炒了四个菜,还特意给老周倒了半盅白酒,说喝点暖暖身子。饭桌上,老周喝了口酒,叹着气说:“以前总觉得交社保没用,现在才知道,这养老金不光能让自己日子过得舒坦,关键时候还能救急。你们俩一个月 600 块,看着不多,可攒下来就是底气啊。” 后来,李婶和老周也补缴了社保,虽然现在每月领的还不多,但总算有了盼头。村里那些补缴社保的人,过了两年陆续领上了养老金,最少的也有 200 多块,大家见面都乐呵呵的,说现在不用手心朝上跟孩子要钱,自己想吃点啥买点啥,还能给孙娃添点零食,日子踏实多了。 去年冬天,村里下了场大雪,路滑不好走。王婶早上起来发现院门口的雪被扫干净了,后来才知道是张叔凌晨就起来扫的,还顺带扫了隔壁独居的刘大爷家门口。刘大爷每月领 350 块养老金,自己过日子绰绰有余,平时爱摆弄花草,见王婶家的月季快枯了,就主动帮着修剪施肥,没过多久月季又开得红艳艳的。 春节前,村里组织老人们聚餐,二十多个领养老金的老人坐了三桌。桌上的菜都是村里人种的,鸡鱼肉蛋样样齐全,还有小卖部赞助的零食和饮料。村主任站起来说:“现在大家都领上养老金了,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都是国家政策好,也多亏了大家当初有远见。” 王婶和张叔坐在一桌,看着满桌的笑脸,张叔倒了一盅酒,跟老周碰了一下,俩人都喝得一脸满足。 小宇放寒假来村里住,王婶不光给买了新衣服,还带着他去镇里的游乐场玩了一天,花了 150 块,都是她和张叔的养老金。小宇拉着王婶的手说,爷爷奶奶的日子比城里的姥姥姥爷还舒服,想吃啥有啥,还能到处逛。王婶听了,心里甜滋滋的,跟张叔说:“你看,这养老金没白交,不光我们舒坦,孩子也跟着开心。” 现在村里的老人们,每天早上要么去小菜摊买菜,要么在村口的空地上晒太阳聊天,下午有的去小卖部买点零食,有的帮着家里带孙娃。大家都说,以前总怕老了没人管,现在有了养老金,吃喝不愁,还能帮衬着家里,这样的日子,比年轻时都有滋味。王婶和张叔依旧每月领着 600 块养老金,日子过得平淡又踏实,他们总跟村里的人说:“别嫌养老金少,攒着点,遇事能顶用,平时够花,这就是最好的日子。
发现村里夫妻都有养老金,只要一方月超300,日子就能有滋有味,不愁吃穿还能给孙
外向圆月
2025-10-28 08:15:58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