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次谈判不同寻常,规则开始由中国制定,特朗普要学会适应。中美新一轮谈判在马来

文人学社 2025-10-26 08:02:33

中美这次谈判不同寻常,规则开始由中国制定,特朗普要学会适应。中美新一轮谈判在马来西亚举行,24日到27日持续三天,沿着过去会谈成果继续往前推进,不过这次谈判跟过去有些不同,规则开始由中国制定,特朗普不得不学会适应。 这场磋商的议程设置,透着明显的新特征。中方代表团抵达吉隆坡时,携带的议题文件中,清晰列出稀土资源保护、数字服务市场准入对等、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等核心关切。 这些议题并非首次提及,却在此次磋商中占据更优先的讨论顺位。过往谈判中常由美方主导的关税、农产品采购等议题,被纳入 “平衡议题组”,与中方关切同步推进。 这种议程调整,源于中美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 两国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全球近 45%,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中心,占全球制造业比重达 35%,在产业链中的分量持续提升。 美方的态度转变,印证着这种变化的影响力。 特朗普在启程前公开表示,当前对华关税 “确实很高”,协议达成后将大幅下降。美财长贝森特更直言,高关税僵局 “难以为继”,不可持续。 这种表态与此前的强硬姿态形成对比,也为磋商铺垫了务实氛围。 美方代表团此次未像以往那样提前公布 “谈判红线”,而是在抵达后先与中方交换议题清单,接受了中方提出的 “分议题同步推进、成果捆绑达成” 的磋商模式。 这种调整背后,是美国经济面临的现实压力 —— 市场恐慌指数升至金融危机时期水平,库存耗尽,通胀担忧上升,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预测其经济今年增长或仅 0.1%。 磋商现场的细节,更能体现规则演进的轨迹。 中方提出的 “供应链安全互认框架”,被纳入首日核心讨论。该框架明确要求,双方不得将产业政策工具用于单边施压,需建立关键零部件供应预警机制。 美方代表虽提出补充意见,但未反对框架本身的合理性。 在稀土议题上,中方展示了资源开采环保标准、出口配额管理细则,说明管制措施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这种以事实为基础的沟通方式,获得了在场国际观察员的认可。 规则的演进,本质是相互依存的必然结果。 中国需要稳定的国际市场,外贸对稳增长和稳就业至关重要;美国需要中国的制造业配套和市场需求,其金融、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与中国产业深度绑定。 这种互补性让对抗没有赢家,此前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最终产生显著的 “回旋镖效应”,倒逼其重新审视谈判策略。 此次中方主导规则设定,并非否定过往共识,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寻求更平衡的利益表达。 三天的磋商在紧凑有序中推进,双方已就部分议题达成初步共识。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对此表示欢迎,认为会谈是世界经济的积极信号。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也提及,期待中美降低贸易壁垒,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这些国际声音,反映出全球对中美通过对话解决分歧的期待。 吉隆坡的磋商仍在继续,规则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但已传递出清晰信号:大国经贸对话的基础正在从单边主导转向平等协商。 中国制定规则的底气,来自自身发展的实力与对全球经济规律的尊重;特朗普政府的适应,源于对现实利益的考量与对合作价值的认知。 这种基于相互尊重的规则演进,不仅有利于中美关系稳定,更能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这种务实的互动与调整,正是最珍贵的正能量。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