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日媒披露,我也不敢相信,中国竟已经强大到如此地步 日媒那篇报道最扎眼的,是造船业这块。2024年,中国船企接了全球74.7%的新船订单,手持订单量占63.1%,够造好几年。克拉克森数据摆在那儿,全球2412艘新船订单,总6581万修正总吨,中国一家独大。为什么?产业链全,钢材到组装一气呵成,成本低交付快。绿色船舶订单国际份额78.5%,主流船型全覆盖。日媒走访上海船厂时,感慨日本船企虽有技术,但劳动力贵,挤不进前三。想想韩国,14年博弈,中国从追赶到取代,靠的就是规模和效率。2025年上半年,这势头没停,订单继续涨,排到2029年。全球航运净零排放转型,中国早布局,成了最大赢家。 高铁这事儿,更有意思。日媒早年还说中国技术源自新干线,2010年时速486公里时,他们酸溜溜的。转眼2023年,雅万高铁通车,日本媒体派人测,列车385公里时速,每公里耗电21.4度,新干线一半还不到。之前传的一公里一万度纯属谣言。德国卖技术时,IGBT芯片扣着不放,一颗2万美元,赚走12亿。2014年中国8英寸生产线落地,国产芯搞定,现在雅万雨季测试,能量回收95%。日媒直言,中日差距难追。日本交通运输媒体Merkmal说,雅万显示出难以逾越的实力差。2024年,雅万累计开行上万趟,缩短雅加达到万隆时间到40分钟。印尼那边,争议有,但运营数据硬邦邦。2025年,高铁出口东南亚更多,中国标准落地稳。 航天领域,日媒服气得最彻底。2024年中国发射66次,成功率96%,国家队主导,多主体参与。国际空间站退役后,天宫独占轨道,神舟十八、十九号乘组轮换,实验项目堆满。神舟十九号10月30日发射,6小时对接,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太空行走9小时6分,创纪录。月背采样、火星探测,一次成功。日媒引用日本宇航员大西卓哉日志,说看到神舟十二对接时想联系。杨利伟当年“taikonaut”词,现在牛津词典收录,和astronaut、cosmonaut并列。2025年,发射计划70次,梦舟飞船测试,长征十号地面试验。载人登月曙光现,神舟二十、二十一、天舟九号任务排队。卫星互联网元年,千帆星座50多颗上天。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积累几十年,杨利伟首飞就是起点。 新能源汽车,日媒下了血本研究。日经BP社拆解比亚迪海豹,出本书《中国BYD SEAL彻底分解》,售价88万日元,约4.5万人民币。拆完发现,整车核心部件自研,电池刀片结构,功率模块比亚迪自家产,仅轴承日系。成本比特斯拉低15%。2024年,全球每两辆电动车一辆中国品牌,宁德时代电池37.9%,比亚迪中创新航合计六成。松下砸35亿建厂,赶不上供应链速度。夏普概念车还没量产,中国已在欧洲站稳,渗透率25%。日媒说,中国EV主导权稳,零件自制率高。2025年,销量继续涨,产业链过剩但需求猛。 太阳能这块,数据亮眼。2024年全球新增装机597吉瓦,中国占55%,光伏总装机2.2TW以上,新增长600GW。中国新增278GW,印度24.5GW。国家能源局数据,太阳能装机8.87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30%,全球近一半。多晶硅到组件,份额八成以上。华为逆变器供日本本土项目,效率99%。分布式太阳能占41%,在建规模全球第一。IRENA报告,可再生能源增长历史新高,太阳能风能96.6%。2025年,预计翻番,中国继续领跑。 气候变化研究,日媒也点名。2023年中国发1.4万篇论文,超美国1.3万。2024年,全球7.7万篇,中国领先,被引前千中国占顶。柳叶刀报告,健康与气候帖子增109%。中国实验室3500多个,重点100个,文献量世界第一。2025年,热点论文中国2071篇,占48.4%。 这些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日媒报道矛盾,一头承认突破,一头炒安全隐患。但事实摆着,中国制造2025基本实现,美国制裁反倒推一把。半导体自给率升,华为AI变局。十五五规划,脱美供应链,基础研究稳。2025年10月,神舟二十一号补给对接,天宫六人同飞,航天从航班化运行,制造从追赶到主导。说真的,这强大是咬牙攒出来的,政策稳,工程师拼。日媒镜子照出,中国脚踏实地,未来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