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以为,安世半导体的总部在荷兰,所以自己下令夺取控制权,包括安世中国在内的资产,就自动归了荷兰人所有。既没有考虑到东方会反击,也没有把安世中国的产能赶紧转移,甚至没备下库存给客户。 说起这事儿,得从安世半导体这家公司说起。它本来是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2016年分拆出来,起初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花了36亿美元把它买下,从此成了中资企业。安世的主要业务是功率半导体,专攻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芯片封装和测试。总部在荷兰奈梅亨,但重头戏在中国,尤其是东莞和惠州的工厂,那里负责全球九成以上的封装工序。封装这活儿是芯片生产的最后关口,没它,晶圆再牛也白搭。安世每年出货上千亿件产品,2022年营收23.6亿欧元,毛利率42.4%,在车规级功率芯片市场占了三成多。大众、宝马这些车厂的电气系统,基本都得靠它的晶体管和二极管。要知道,这些基础件市场份额高达四成,汽车生产线缺了它就得趴窝。 事情的导火索是美国施压。9月29日,美国商务部把安世列进潜在实体清单,理由是担心技术转移到中国。华盛顿那边直截了当,说不换掉中国CEO,就正式封杀。荷兰政府一看,赶紧跟上。经济事务大臣莉莉安·普卢门9月30日凌晨签了命令,援引1940年代的《货物供应法》——这是冷战遗物,平时尘封多年,从没这么用过。命令一出,直接冻结闻泰对安世的控制权,还暂停张学政的CEO职务。荷兰商业法院10月7日正式裁定,任命荷兰人斯特凡·蒂尔格为临时CEO。海牙的官员们觉得,这么一搞,总部在手,全公司资产就到账了,包括中国工厂的产能和库存。听起来省事儿,不用花钱收购,还能卡住欧洲汽车芯片的脖子。安世在中国东莞的封装厂出货占全球七成,惠州加起来九成,他们盘算着,顺手牵羊,就能稳住供应链。 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荷兰人压根没算到,中国这边不是吃素的。10月4日,商务部直接下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和分包商出口特定功率器件。东莞工厂的机器还转着,但成品出不了国。奈梅亨总部瞬间懵了,手里握着设计图和晶圆,却没地方封装。之前他们吹嘘的“保障欧洲芯片供应”,直接成了笑话。安世欧洲的仓库,本来就没备多少库存——荷兰当局下令时,连转移产能的计划都没提,更别说囤货给客户了。结果,芯片短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急眼了,说库存只够撑几周,找替代供应商至少半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更直白,警告产能马上受限,大众、宝马这些巨头得跟着遭殃。 看看实际冲击。大众汽车10月22日公开表态,Nexperia的芯片中断会直接打停生产线。沃尔夫斯堡工厂的电气系统组装线,本来一天上千辆车,现在得临时减产。宝马在慕尼黑的工程师们盯着空荡荡的托盘,摇头叹气——这些基础晶体管和二极管,不是高端货,但缺了就没法组装整车。沃尔沃、尼桑这些日系车厂也中枪,供应链主管们连夜开会,估算损失。欧洲车企整体依赖安世四成的功率器件,疫情那会儿芯片荒就够喝一壶的,现在又来一轮,行业协会直呼这是“自找苦吃”。更别提全球连锁反应,日本车厂警告供应中断,成熟节点芯片市场直接乱了套。安世这公司,本来是欧洲的骄傲,现在倒好,成了贸易战的炮灰。 荷兰人这步棋,走得太草率。明明知道安世的核心产能在中国,却没做半点准备。收购后,闻泰投了大把钱扩厂,东莞那边的自动化线日夜赶工,本地员工上万。荷兰总部呢?就几千号人,主要是研发和行政。官员们在海牙的办公室里签文件时,恐怕没想过,供应链是双向绑定的。你卡我脖子,我卡你命根子。结果,临时CEO蒂尔格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发声明,指责张学政散布虚假信息,说他之前擅自开除欧洲高管,还改了银行授权。安世中国那边不认账,直接宣布独立运营,拒绝总部指令,继续给本地经销商供货。10月23日,中国单位恢复对国内销售,叉车在仓库里忙活,但对欧洲的货还是停了。 这事儿闹到现在,荷兰经济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坐不住了。10月17日,他打电话给中方,求对话化解。海牙那边递交备忘录,承认供应链依赖双向性,想谈解决方案。可中方回应冷淡,坚持原则。欧洲车企怨声载道,汽车物流媒体报道,装配线已开始闲置,零件散落一地。Nexperia的股价——哦,它不上市,但母公司闻泰在港股跌了几个点。全球半导体圈子炸锅了,Z2Data的分析说,这波操作直接放大供应链风险,买家得赶紧找备选。 说到底,荷兰这回是被美国当枪使。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冷战那套法律,本来是为战时应急,现在用来对付中资企业,欧洲自己先慌了。安世缴了1.3亿欧元税,雇本地人几千,从没出过岔子,却被不分青红皂白打压。结果呢?不是抢到资产,而是挖坑给自己跳。欧洲汽车业本就面临电动化转型,芯片荒一闹,成本飙升,交付延误,消费者等车得排队。想想看,大众的ID系列电动车,本来是卖点,现在生产线一停,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