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相阐述日本的对华关系。他表示:▲可以合作的地方将继续合作。“该对抗的地方对抗”,这句话虽没有明说,但潜台词就是如此,实际上就是美国的那套调子。▲关于历史问题,将继承战后70年的安倍谈话。▲安全问题方面。继续深化日美同盟,加强威慑力。其实就是联合反华势力继续搞围堵。 最近日本政坛有点大动作,高市早苗接棒当上首相,新外相茂木敏充上任没两天,就在10月22日的记者会上直奔主题,谈起了日本的对华关系。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毕竟中日之间那点事儿,经济上绑得死死的,安全上又总有摩擦。茂木这番话,听着中规中矩,但细品品,味道挺复杂的。简单说,他摆明了要一边合作一边对峙,历史问题上不松口,安全牌上还得靠着美国。咱们就来扒拉扒拉这背后的门道,看看这套路到底能走多远。 先说合作那块儿。茂木直言不讳,说日中关系得在战略互惠的基础上往前推,意思就是哪儿能一块儿挣钱、搞项目,就继续干;哪儿有分歧,就得坐下来聊清楚,减少误会。这话听着挺务实,日本经济离不开中国市场,去年双边贸易额还破了3000亿美元大关,供应链上从汽车零件到电子元件,全都搅和在一起。茂木特别提了气候变化和经济稳定这些领域,说要加强沟通,推动共同利益扩大。搁现在这国际环境下,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热情没减,丰田、日产这些巨头还在加码工厂,疫情后供应链重塑,日本也得靠中国来稳盘子。可问题是,这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日本总想在规则上占便宜,比如推动CPTPP那种高标准贸易协定,拉着中国进来但得按他们的节奏走。茂木没明说,但这战略互惠的调调,明显是想在合作中嵌入日本的利益优先,免得吃亏。 不过话说回来,这合作背后藏着对峙的影子。茂木在会上强调,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和挑战,得坦诚对话,坚持该坚持的立场。这话没点破,但谁都听得出潜台词:该硬的时候就硬,不退让。实际上,这跟美国的对华套路一脉相承,美日这些年总爱玩“竞争性共存”那套,表面上谈合作,骨子里是围堵。想想看,美国的印太战略,日本跟着起哄,搞什么“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本质上就是针对中国在南海、东海的动作。日本媒体报道,茂木这次表态跟高市政府的整体基调对得上,高市上台前就放风要强化对华警惕,现在茂木接棒,等于把这对峙姿态固定下来。举个例子,东海渔业争端和钓鱼岛问题,日本巡逻船老在那儿晃悠,中国海警回应时,日本就喊“侵犯领海”。合作是真,但对峙的火药味儿也没散,茂木这话说白了,就是不想让中国在区域影响力上独大,得用对话当幌子,实际操作上寸步不让。 再聊聊历史问题,这一直是中日关系的痛点。茂木明确表示,会继承战后70年的安倍谈话,也就是2015年安倍晋三那份文件。安倍谈话里,日本承认了过去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说了“深切反省”,还继承了村山谈话的精神,但关键是没对侵略战争的性质和责任给出清晰交代。中国外交部当时就点名批评,说这谈话回避了军国主义的核心,没彻底切割历史。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欢呼,说是给年轻一代卸包袱,不用老背着道歉的债。可从中国角度看,这等于没认账,台湾问题上,安倍谈话还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并列,踩了红线。茂木现在重提这套,等于告诉大家,日本的历史观没变,不会额外道歉或反思。想想二战后70多年,日本教科书上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还那么含糊,靖国神社年年参拜,这继承安倍谈话,实际就是在历史问题上继续拖延。搁现在,高市政权上台,中方没第一时间发贺电,外交部只说按惯例安排,这信号挺明显的:历史不清不楚,关系就别想太顺溜。日本想靠这套旧账往前走,难。 安全问题上,茂木的表态更直球。他说要进一步深化日美同盟,强化威慑力和应对能力,把自由开放的印太作为外交支柱。这话听着是加强防御,但明眼人都知道,矛头直指中国。日美同盟是日本安全的脊梁,二战后就签了安保条约,美国驻军横滨、冲绳这些地方,核伞也罩着。日本防卫省数据,去年军费破6万亿日元,今年还计划上调到GDP的2%,买F-35战机、部署宙斯盾舰,全是冲着东海和台湾海峡去的。茂木强调威慑,实际就是拉着美国搞联合反制,去年美日联合声明就提了“延伸威慑”,包括导弹防御和情报共享,对中国军力发展说“关切”。高市政权上台,这同盟深化只会加速,7月美日峰会上,双方就敲定加强南海巡航和台湾周边监视,日本自卫队还跟菲律宾、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搞“日美+ N”框架,意图拉小圈子围堵中国。军事上严谨点说,日本宪法第九条还绑着手脚,但安倍时代修法后,自卫队海外行动空间大了,去年东海联合军演,美军航母编队过来,日本潜艇跟着练反潜,这威慑不是摆设。中国海军现代化,日本就觉得威胁,茂木这话说白了,就是要用同盟当盾牌,防着中国在区域的正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