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24 16:37:19

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想当初 2020 年为了把苹果从中国盼过来,印度可是下了血本,又是划出 46.1 万公顷土地建厂房,又是抛出高达 5000 亿卢比的补贴,还承诺给苹果及其关联企业 25% 的资本支出财政激励,连道路、电力这些基础设施都打包好送上门,那姿态放得比谁都低,就差把 “快来投资” 四个字刻在边境上了。 可等苹果真把生产线落地,设备开起来,印度立马换了副面孔,直接把 1961 年的老税法从故纸堆里翻了出来,这操作跟先给块糖再抢钱的套路没两样。 这本 1961 年修订的所得税法还是 1962 年才正式实施的,本来里面写得明明白白,外国公司作为非居民企业,只需要就印度境内的源泉所得纳税,可到了苹果这儿,印度税务部门硬是读出了新花样,说不能只算本土收入,得按全球营业额来征税,一张 10 亿美元的税单就这么拍在了桌上。 更讽刺的是,这 10 亿美金刚好是印度给苹果补贴的 3 倍多,等于苹果不仅白忙一场,还得倒贴钱进去,这算盘打得地球另一边都能听见。 最离谱的是印度给出的征税理由,说 “苹果全球营收里 22% 是印度贡献的品牌溢价”,这说法简直是把数据当废纸,把常识当空气。 苹果 2024 财年全球销售额足足有 3910 亿美元,而印度市场撑死了一年也就 90 亿美元的营收,连全球份额的 2.3% 都不到,之前更惨,2023 年的时候才占全球 2% 左右。 再看销量,iPhone 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也就 7%,而且卖的大多是便宜的非 Pro 机型,真正能撑起品牌溢价的 Pro 和 Pro Max 机型,至今大部分还在中国生产。苹果自己的报表里写得清清楚楚,印度市场的 iPhone 销量只占全球 10%,还是低价机型唱主角,这凭空冒出来的 22% 品牌溢价,怕不是印度税务部门拍脑袋算出来的数字。 其实苹果这遭遇算不上新鲜事,在印度,外资企业被这么 “拿捏” 早就是家常便饭,说是 “税收恐怖主义” 都不为过。 德国大众前不久刚吃了大亏,被印度开出 14 亿美元的天价税单,理由是 “零部件分批进口规避关税”,可大众那套模式 2011 年就获得印度政府许可了,现在突然翻脸不认账,搞得大众 50 多批零配件被海关暂扣,供应链直接瘫痪,连 15 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都差点黄了。 韩国起亚也没逃过,被指控 “错误使用自贸协定优惠”,一张 1.7 亿美元的税单直接砸过来。还有三星,2025 年刚被要求缴纳 5.2 亿美元税款和罚金,连高管都要额外掏 8100 万美元,理由是把 “远程无线电头” 从设备归类成零件清关,可这分类标准本来就模糊不清。 往前数更有沃达丰的血泪史,2007 年收购资产后直接被追缴 20 亿美元税款,官司从印度最高法院打到国际仲裁,拖了 13 年才了结。英国凯恩能源也一样,因为一次内部重组被追征 14 亿美元,折腾到 2021 年才和解。 这些案例摆在一起,规律一目了然:先靠补贴和优惠把外资骗进来,等企业砸了真金白银建厂房、铺产线,没法轻易抽身了,就翻出模糊的老法条来要钱,金额还都往天价了报。 印度敢这么肆无忌惮,说到底还是财政紧张闹的。疫情之后印度税收暴跌,2020-21 财年税收比预算少了 4 万亿卢比,降幅 16.3%,借债直接飙到 18.3 万亿卢比,财政赤字高达 9.2%。国内钱不够,就只能对外资下手,连焦糖爆米花的税率都涨到 18% 了,更别说苹果这种 “肥羊”。 更鸡贼的是,印度还踩准了全球税收改革的节点。虽然 130 个国家签了 15% 最低税协议,要求在实质经营地征税,但协议要照顾印度这种发展中国家,保留了对制造工厂的税收优惠,结果印度倒好,直接跳过优惠政策,拿半世纪前的老法当幌子,把 “实质经营地” 的税收到了 “全球营业额” 头上。这操作比那些钻协议空子的避税天堂还狠,避税天堂是藏钱,印度是明抢。 苹果现在怕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当初以为能靠印度的低价劳动力和补贴省点钱,结果掉进了税收陷阱。要知道印度 2023 财年才生产了 14% 的 iPhone,价值 140 亿美元,跟中国的产能根本没法比,却要承担全球营业额的税,这哪是建厂生产,分明是给印度送钱。 可现在生产线已经落地,想撤资哪有那么容易,设备、工人、供应链都是沉没成本,只能被印度牵着鼻子走。这波 “割韭菜” 的操作,算是把印度营商环境的底裤都扒下来了,估计以后再想吸引外资,光靠画饼可没那么容易了。

0 阅读:0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