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喝多了,看府上丫鬟李氏身材婀娜,一时兴起抱回房,事后竟

趣史小研究 2025-10-12 11:42:46

1879年,浙江巡抚谭钟麟喝多了,看府上丫鬟李氏身材婀娜,一时兴起抱回房,事后竟若无其事,置李氏于不顾。谁料,24年后,谭府上下没人敢看轻李氏。 话说1879年,大清还没亡,但骨子里已经有点摇摇欲坠了。浙江巡抚谭钟麟,放现在妥妥的省部级大员,家里自然是妻妾成群,规矩森严。李氏呢,就是那种最没存在感的陪嫁丫鬟,每天的工作就是端茶倒水、洗衣扫地,工资没有五险一金,全看主子心情。 那天晚上,谭大人应酬喝高了,酒精上头,看着府上新来的丫鬟李氏身材还不错,一时兴起就给“潜规则”了。第二天酒醒,谭大人压根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丫鬟的命运比纸还薄。 可命运这剧本,有时候就是不按套路出牌。 没过多久,李氏发现自己怀孕了。搁现在,这叫“带球上班”,但在当时,这对李氏来说,既是一场豪赌,也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府里的人怎么看她?鄙夷、嫉妒、冷嘲热讽,估计每天都能凑一出《甄嬛传》的戏码。正房太太的眼刀子,其他丫鬟的闲言碎语,都像针一样扎在李氏心上。可她能怎么办?只能忍着,把所有的委屈和希望,都寄托在肚子里这个未出世的孩子身上。 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取名谭延闿。据说谭钟麟当时做了个吉梦,觉得这儿子将来必成大器,于是破天荒地请了名师教导。这一下,李氏在府里的地位总算有了点微妙的变化。虽然依旧是下人,但看在“龙子”的份上,大家表面上总算客气了些。 但李氏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点客气,随时都可能烟消云散。她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儿子身上。 她是怎么教育谭延闿的?史书上没细说,但咱们可以合理推测一下。她肯定没法跟儿子讲什么大道理,但她会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儿啊,你得争气,你要是出息了,娘才能挺直腰杆。” 这句话,成了谭延闿一生的精神内核。 他有多努力?这么说吧,他就是那个年代的“超级学霸”、“卷王之王”。 根据史料记载,谭延闿5岁入私塾,13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也就是1904年,参加清朝最后一届科举,高中会元。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从小学到博士后一路绿灯,还顺便破了湖南省两百年来的科举记录。 一场庆功宴,一次迟到了24年的“正名” 1904年,谭延闿金榜题名,谭家大摆宴席。觥筹交错间,谭钟麟看着这个庶出的儿子,心里估计也是五味杂陈。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一次酒后的荒唐,竟然“生”出了一个光宗耀祖的进士。 宴会上,谭延闿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他走到父亲面前,郑重地请求,让自己的母亲李氏,能坐上正厅的饭桌。 那一刻,整个谭府都安静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穿着下人衣服、一直默默在旁边端茶倒水的女人身上。李氏估计当时都懵了,手足无措,甚至不敢抬头。 谭钟麟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当李氏颤颤巍巍地在正厅坐下时,她等这一刻,已经等了整整24年。这一坐,不仅仅是吃一顿饭那么简单,这是儿子用自己的功名,为她换来的一份迟到的尊重和认可。 从此以后,谭府上下,再也没人敢看轻李氏。 很多人会说,李氏的逆袭,纯粹是“母凭子贵”。这话没错,在那个男权社会,一个女人的命运,很大程度上确实要依附于男人。 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李氏自身的坚韧和智慧。 在那种环境下,她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并且用自己的方式,给了儿子最好的“情绪价值”和精神支撑。这份隐忍和远见,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而谭延闿呢?他后来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他不仅是清末民初的政坛风云人物,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母亲的承诺。他后来终身不纳妾,据说也是因为母亲的遭遇,让他对这种封建制度深恶痛绝。 李氏和谭延闿的故事,说到底,是一个关于爱、责任和自我救赎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不要放弃希望。你的努力,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那些爱你和你爱的人。 就像谭延闿后来在日记里写的:“吾母一生之苦,皆因我而起,亦当因我而终。” 这或许,就是对这个故事最好的注脚。

0 阅读:4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