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多少岁,才能说是长寿?其实到这岁数已经很好,别贪多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4-06-20 00:45:50

什么叫长寿?很多人会说,这还用问,长寿当然是指寿命长,但如果真有那么简单,那就好了,如果活得越长越好,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感慨,老了,活够了,还不如早点死了。

在我看来,长寿不仅仅是寿命长,还包括要拥有良好的生活质量,身体上相对健康,心理上成熟且乐观,活着感到很愉悦,很幸福,这才叫长寿。

举个例子,同样是八十岁的两个老人,八十岁算是长寿吗?当然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

大家可以发现,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8.2岁,所以80岁肯定是算长寿的。

同样是八十岁的两个老人,单从年龄上来说,都是高龄了,但是其中一个老人疾病缠身,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要是没有先进的医疗保着,人早就已经没命了,老人虽然活着,但是他的生活质量却很差,甚至可以说是用钱来续命;再看另外一个老人,虽然也到了80岁,但是身体依然硬朗,表现在走路、洗衣、做饭,完全能够做到生活自理,不会给儿女增加负担,而且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一年到头基本上不要去医院。

再来看,你会觉得哪个老人更符合长寿的标准呢?

所以,年龄并非是衡量长寿的唯一标准,一个老人到底符不符合长寿,是有多重标准的,不妨来看看有哪些标准?

第一,年龄大了,记忆力和学习能力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还是好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怕就是老年痴呆,一旦罹患老年痴呆,记忆力和学习能力都有严重的下滑,发展到最后,生活都无法自理。

毫不夸张地说,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巨大威胁。

一个长寿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大脑萎缩,所以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是有所下降的,但在一个可以控制的水平,总体还是好的。

第二,年龄大了,运动能力虽然有所下降,但走路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骨骼、心肺功能、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所以运动能力是有所下降的,到了老年阶段,不太适合剧烈的运动。

但是一个长寿的老人,至少一种运动是可以坚持下去的,那就是走路,长寿的老人,走路时往往步态很稳健,走起路来抬头挺胸,且走路的时候没有异常的身体不适。

第三,年龄大了,食欲虽然有所下降,但营养不会缺乏

有些老人年龄大了,人变得越来越瘦,每天吃饭也吃不了很多,这样的老人,往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也会很差。

虽然年龄大了,食欲有所下降,但是长寿的老人,胃口相对是比较稳定的,体重也比较稳定,不会短时间内出现暴瘦的现象。

第四,年龄大了,虽然心肺功能有所下降,但非常轻微

一个老人要是心肺功能不好,即便年龄很大,生活质量肯定也是特别差,因为一个心脏一个肺部,这两个部位对于健康而言实在太重要了,肺部是供氧,心脏是泵氧。

虽然年龄大了,心肺功能不可能像年轻那样,但长寿的老人,往往症状很轻微,不会影响日常的活动与生活。

第五,年龄大了,虽然睡眠质量会变差,但每晚还是能保证5-6个小时

一个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7个小时,这是大量的科学验证得出的结论,过短过过长都不太好,老年人睡眠质量肯定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年龄越大,睡眠质量就会下降变差,不过,长寿的老人由于长期能保持规律的作息,每晚还是能保证5-6个小时。

具备以上五个特征的老年人,是符合长寿标准的,按照目前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我觉得以80岁这个年龄来定义长寿是比较科学的,很多人动辄就认为活到九十岁一百岁才算是长寿,可他们忽视了一点,年龄越大,生活质量越差,年龄大,并不代表一定能活得特别幸福。

所以,不要太贪,先以80岁为标准。

3 阅读:549

医学原创故事会

简介:我们是患者的暖宝宝,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