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

未央细说 2025-11-12 19:13:26

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这事儿一出,体育圈子里不少人都懵了,大家伙儿开始琢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中国这么有实力的国家,当年北京奥运办得那么漂亮,这三座城市不管是场馆还是组织能力都够用,为啥偏偏不接这茬?   可要是往深了想,这事儿真不能怪中国城市不给面子,先看看全球的申办局面就明白了。   现在愿意主动站出来申办奥运的城市是越来越少,韩国首尔去年就明明白白因为财务压力太大,直接宣布退出2036年的申办进程,没半点含糊,西方那些曾经抢着办奥运的发达国家,除了英国象征性地表了点兴趣,说会“研究可行性”,压根没人真刀真枪往前冲。   说白了就是,现在办奥运早不是几十年前那种能“彰显国力”的香饽饽了,反而更像个容易砸手里的“销金窟”,投入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谁都怕最后吃力不讨好。   就说日本东京奥运会,当初预算喊得震天响,说73亿美元就能搞定,结果实际支出直接飙到154亿美元,亏损超80亿美元,创下奥运史上亏损纪录。这笔账谁都算得清:新建场馆要花钱,赛后维护更是无底洞,交通疏导、安保部署哪样都得砸钱,可真正能收回的门票收入、转播分成,连零头都不够。   这种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再回头看中国这三座城市的“沉默”,其实是心里有数,不是没能力,是太理性了,不愿为了一场赛事让城市发展背上沉重包袱。   就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手里的大事要事一大堆,自贸试验区升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民生基建完善,每一件都是关系长远发展的关键事,奥运这种需要集中投入海量资源的项目,在上海看来远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让市民生活更便利、城市发展更可持续来得实在,没必要为了一个“奥运举办地”的名头打乱既定规划。   成都的想法更实在,这座城市近几年势头正猛,忙着打造西部科创中心、推进公园城市建设,眼里盯着的是民生福祉和产业升级,办奥运要占用大量土地、资金,还可能引发交通拥堵、物价波动等问题,这些都和成都“宜居宜业”的城市定位相悖,对成都来说,把钱投在教育、医疗、生态治理上,比建一堆赛后可能闲置的场馆更有意义,这种务实劲儿让它压根没把申办奥运提上日程。   广州则是另一个路子,作为曾经办过亚运会的城市,广州太清楚大型赛事的利弊,这些年广州一门心思搞产业转型,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同时着力优化老城区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追求的是稳扎稳打的发展节奏,奥运申办这种不确定性强、投入巨大的项目,不符合广州“稳健前行”的城市性格,自然不会轻易点头。   其实这背后是中国城市的思路彻底变了,以前咱们穷的时候,想靠办奥运让世界认识中国,彰显发展成就,那时候拼尽全力也值,可现在中国早就不用靠一场赛事证明自己了,城市发展的重心已经从“向外展示”转向“向内深耕”,老百姓更关心的是房价降没降、医疗资源够不够、孩子上学方便不方便,这些实打实的民生问题,远比一个奥运举办权更有分量。   三座城市的集体不申办,本质上是对城市发展规律的尊重,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是成熟的表现。   国际奥委会心里肯定门儿清,不然前主席巴赫卸任前频频访华,新主席考文垂刚上任没几个月,就于11月8日至13日率团访华,跑了广东、内蒙古、浙江和北京多个地方,专门跟中国奥委会谈合作,还参访奥运合作伙伴企业,态度摆得足足的。   他们心里清楚,中国是全球为数不多有能力、有资源办奥运的国家,可中国城市现在不吃“彰显国力”那一套了,得拿出更务实、更可持续的方案,才能打动这些理性的城市。   现在的奥运申办,早就不是国际奥委会挑城市,而是城市挑奥运了,如果不能解决“花钱太多、回报太少、赛后闲置”这些老大难问题,别说中国城市不申办,未来可能真没几个城市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你觉得国际奥委会该怎么调整才能吸引更多城市申办?中国城市未来还有没有可能再接手奥运?评论区聊聊呗!

0 阅读:1
未央细说

未央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