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在11月11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在记者会上表示,针对此前高市早苗在国会上对涉台错误言论,日本已向中方做出说明。 并且他表示,日本只是希望台湾问题能够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但在台湾问题上对立场日本将遵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精神,这一立场始终未变。 说到底,日本这次松口妥协,跟中方此前的强硬回应脱不了干系,当时高市早苗的言论刚传出,中国驻大阪总领事就没给半分情面,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用“某些人要是敢伸手,就得做好掉脑袋的准备”这种直白到近乎强硬的话亮明底线,没绕任何外交辞令,就是要让日本清楚,在台湾问题上玩火,后果不是他们能扛的。 不光是总领事的表态,中方在外交层面也动作不断——外交部发言人连续三天在例行记者会上点名日本,要求“纠正错误言论,恪守一个中国原则”;驻日大使吴江浩更是直接召见日本外务省官员,把《中日联合声明》的原文拍在桌上,逐条质问“哪一条允许日本干涉台湾问题”。 中方的硬气不是空穴来风,现在的中国早不是几十年前那个任人拿捏的样子,论经济体量,中国GDP早已突破百万亿大关,是日本的三倍还多;论工业实力,从稀土提纯到新能源汽车,从半导体设备到航空航天,中国都有了自主完整的产业链,日本企业需要的稀土磁体、电子元件,有三成以上依赖中国供应;论军事实力,中国的航母编队已经形成战斗力,隐形战机列装数量不断增加,海军舰艇总吨位早已超越日本。 这样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别说日本,就连美国都不敢持续招惹——之前美国搞贸易战,加征的关税最后全转嫁到本国消费者身上,通胀一度飙升到40年新高;想在芯片领域卡中国脖子,结果中国的国产芯片产能一年增长50%,反倒是美国的芯片企业因为失去中国市场,市值蒸发上千亿美元。 日本心里比谁都清楚,跟中国硬扛没好果子吃,日本的汽车产业是经济命脉,丰田、本田、日产在中国的工厂每年生产的汽车占其全球产量的40%,要是中日关系闹僵,这些工厂很可能面临零部件断供;电子巨头索尼、松下的不少产品,从显示屏到电池材料,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就连日本老百姓每天吃的蔬菜,都有20%来自山东、云南等地,一旦贸易受阻,超市货架上的菜价就得翻倍。 之前高市早苗放狠话的时候,日本经团联就紧急给政府递了报告,警告“涉台言论可能影响中日经贸合作,危及企业生存”,不少企业高管更是直接去外务省请愿,要求“别把经济利益当赌注”。 更让日本头疼的是国际社会的反应,高市早苗的言论出来后,除了少数几个跟着美国起哄的国家,大多数国家都保持沉默,连东盟盟友都没站出来支持日本,反而有不少国际媒体发文指出“日本违背《中日联合声明》,干涉中国内政”。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也在记者会上重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等于间接给日本敲了警钟,日本本想靠激进言论刷“对华强硬”的存在感,结果反倒成了国际社会眼里的“不守规矩者”,这种孤立感让政府不得不重新掂量。 自民党内的分歧也加速了妥协的进程,不少务实派议员公开批评高市早苗“为了选票不顾国家利益”,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弟弟岸信夫更是在党内会议上直言“现在不是跟中国撕破脸的时候”。 右翼势力虽然不满,却拿不出解决经济困境的办法,只能在网上骂几句,根本左右不了政府决策,内阁官房长官的表态,其实是自民党内部务实派压过激进派的结果,也是日本政府权衡利弊后的无奈选择。 现在日本说“遵循联合声明精神”,不过是认了现实——在台湾问题上,中国的底线碰不得,中国的实力惹不起,之前的狠话就像吹出去的气球,戳破了就只剩尴尬,只能借着官方表态悄悄收回来。 但这种妥协到底是真心认清形势,还是暂时的缓兵之计,谁也说不准,毕竟日本右翼的势力还在,美国也没放弃“以台制华”的算盘,说不定哪天又会借着别的由头跳出来挑衅。 不过至少现在,日本的妥协让中日关系暂时避免了进一步恶化,也让那些想在台湾问题上搞小动作的势力明白,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不是说说而已。 你说,日本这次妥协能维持多久?要是美国再施压,它会不会又变回之前的激进模样?评论区聊聊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