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回中国可真要杀鸡给猴看了。中国实在忍无可忍,终于要杀鸡给猴看了,谁是这只鸡?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不是德国丶法国丶英国丶澳大利亚和菲律宾,而是荷兰。 最近半导体圈的一场骂战把荷兰推上了风口浪尖。 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直接在公众号发了封致客户信,火气不小地说荷兰总部在瞎捣乱 —— 一边给客户递话,说中国工厂的芯片质量没法保证,一边又锁了中国团队的账号,还停了薪资,摆明了想搅黄正常经营。 安世中国也没含糊,直接回怼过去,说在华生产的芯片全都符合法规和技术标准,出厂前层层检验,要是后续有变动肯定提前跟客户沟通。 这话不是空口说白话,毕竟安世 70% 的封装产能都在东莞,德国汉堡工厂的晶圆还得运到中国加工才能用,真要出问题,欧洲自己先受影响。 这场骂战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根子在荷兰政府月初的操作。 安世半导体本来是中国闻泰科技花 330 多亿收购的企业,2019 年接手的时候,这公司还是恩智浦拆分出来的 “落魄部门”,是中资砸钱重组才做成全球车规级芯片龙头。 结果到了 10 月,荷兰突然翻脸,把中国籍 CEO 的职务停了,账号封了,还把闻泰持有的 99.7% 投票权塞给第三方托管。 面对质疑,荷兰首相斯霍夫在欧盟峰会上急着辩解,说这事儿是因为 CEO 管理不善,跟中国没关系。 可这话根本经不起细琢磨 —— 要是真只是管理层问题,犯得着动股权、冻资产吗?而且荷兰经济部还偷偷要求安世设 “一票否决权监事会”,明摆着是想夺权。 荷兰嘴上说 “自主决策”,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却戳破真相,说这事儿得中美商量,荷兰就是“夹在中间的角色”。 德国佬可没打算惯着,毕竟荷兰这一闹,欧洲产业链先扛不住了。 德国汽车业首当其冲,每辆车最多要装五百枚安世芯片,从车灯到后视镜的控制都靠它。 道依茨发动机、凯傲叉车这些机械企业也慌了,供应商已经传来芯片断供的消息,只能紧急成立工作组找对策。 供应链分析公司 Prewave 的数据显示,欧洲所有航空航天企业都在用中国产的安世芯片,机械制造业的依赖率高达 95%。 想换供应商?没那么容易。业内专家说,能替代安世的企业本来就少,比如德国英飞凌顶多能补上四分之一的货。 而且这些芯片早就嵌进了生产流程,光重新认证就得几个月,换供应商更是要等上季度,欧洲车企的库存撑死也就 4 到 6 周,宝马、大众私下都说只剩 10 天的量了。 这下德国坐不住了,峰会前一天就在柏林开了危机会议,经济部的国务秘书韦策尔牵头,想在中、荷、美之间当和事佬。 德国总理默茨也放话,说在找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可又嘴硬说 “无法接受当前情况”。 欧盟那边更分裂,分管经济的委员放话要研究反制措施,外交官却赶紧澄清,说从没提过要用 “反胁迫工具”。 中国这边早有应对,商务部长王文涛先是跟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把话说得很明白:安世的控制权不是地缘政治筹码,是中企的底线。 转头又跟欧盟委员谢夫乔维奇谈,点明荷兰违反了市场规则,得先把这事儿掰正。 企业层面更果断,安世中国发了 “独立宣言”,说员工只听国内指令,工资由国内账户发,干脆利落跟荷兰总部切割。 更狠的是后续反制,安世中国恢复供货后直接通知经销商,以后交易只收人民币,美元欧元一概不认。 这下欧洲车企彻底慌了,不光要折腾外汇,财务系统也得调整,更关键的是,中国商务部早下了出口管制,加工好的芯片出不了境。 荷兰本想靠打压中企向美国表忠心,没成想先把盟友的生产线逼到了停工边缘。 荷兰国内现在也乱了套,商界早就不满政府的瞎折腾。 阿斯麦这些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多年,哪想跟着趟浑水。 眼看欧洲车企的抗议信堆成山,自家的花卉、农产品出口也可能受影响,荷兰政府开始找台阶下,第三方托管机构已经在打听归还投票权的流程。 布鲁塞尔很快要开 “升级版” 的中欧出口管制对话会,这名字听着客气,实则是欧盟服软的信号。 毕竟欧盟 98% 的稀土都从中国进口,对华电动汽车市场也依赖严重,真闹僵了得不偿失。 荷兰首相之前说 “解释获得了理解”,可现在连他自己都清楚,这场自导自演的闹剧,已经把荷兰推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