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德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中国已经没用了,还总想着为难它! 当地时间 10 月 23 日,德国资深媒体人加博尔・施泰因加特在 “焦点在线” 上发了篇评论,字里行间全是 “恨铁不成钢” 的劲儿,直接把德国政界当下对华的糊涂账给扒得明明白白。 施泰因加特在文章里说得一点不绕:现在德国乃至整个美西方对华政策走歪了,核心就是心态拧巴了。 以前还想着跟中国 “手拉手赚小钱钱”,搞互利共赢;现在倒好,一门心思往 “怕得要死、非得对着干” 上靠,完全没了理性。 他还直接点了德国新任外长瓦德富尔的名,说这人在对华关系上根本就是 “瞎指挥”。 就拿瓦德富尔原定 10 月 26 日的首次访华说吧,本来是个修复关系的好机会,结果呢?德国那些顶梁柱级的企业领袖,宁愿留在国内盯生产线、谈生意,也不肯跟着去。 这趟访华行程直接黄了,连个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说起来,以前德国跟中国的关系可不是这样。 德国的汽车、化工、机械这些 “吃饭的行当”,哪一个离得开中国市场? 就拿大众汽车来说,前些年中国市场贡献的销量能占它全球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还多,要是没了中国消费者买单,大众在德国本土的那些工厂说不定得停一半生产线。 还有巴斯夫,2022 年在广东湛江砸了 100 亿欧元建一体化基地,当时喊的口号就是 “扎根中国、长期发展”,因为他们门儿清:中国不只是个卖货的大市场,还是能一起搞研发、扩产能的靠谱伙伴。 那时候德国政界也拎得清,跟中国合作,德国能拿到稳定的市场份额,中国能学到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实打实的双赢。 可现在呢?德国政界像是突然被人灌了 “迷魂汤”,把中国从 “有用的好伙伴” 硬是改成了 “危险的竞争对手”,政策也跟着南辕北辙。 最明显的就是跟着欧盟一起,学美国的样子对中国商品加关税。 2023 年下半年,欧盟先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了 21% 的关税,后来又琢磨着对光伏产品动手。 他们以为这样能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呢?德国自己喊着要搞 “碳中和”,每年需要的光伏组件里,有近 40% 是从中国进口的。 加了关税之后,德国国内的光伏安装成本直接涨了 15%,老百姓装不起,企业也不敢投,碳中和目标直接拖了后腿。 德国企业更是被这波操作坑得够呛。 宝马去年在中国的销量下滑了 8%,不是中国消费者不买豪华车了,是德国政界搞的那些 “对抗戏码” 让合作变得麻烦。 还有西门子,他们的医疗设备以前在中国医院特别受欢迎,现在因为德国跟着欧盟搞 “技术限制”,有些先进的 CT 机型没法对华出口,眼睁睁看着中国本土品牌抢占市场。 这些企业心里跟明镜似的:跟中国闹僵,就是断自己的财路。 更别说德国现在的经济本身就够难的了。 2023 年德国 GDP 增速才 0.3%,勉强没掉下去,通胀率却一直徘徊在 6% 左右,能源价格因为俄乌冲突还没降下来,老百姓连取暖都得精打细算。 施泰因加特在文章里那股 “恨铁不成钢” 的劲儿,其实恨的就是德国政界看不清形势。 中国从来不是 “没用” 的,反而是德国走出经济困境、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帮手。

咖喱鱼蛋王
谁选的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