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首相狡辩:安世事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失职的公司CEO! 当地时间23

自由轻羽事 2025-10-25 23:53:52

荷兰首相狡辩:安世事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失职的公司CEO! 当地时间23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上,荷兰首相斯霍夫的一番辩解,让全球看清了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双重标准。面对外界对荷兰政府强控安世半导体的质疑,他声称此举绝非针对中国,仅仅是为了追责“管理不善”的公司CEO,目的是保障欧洲芯片供应稳定。 安世半导体的前身是荷兰恩智浦的功率半导体业务,拥有60多年行业积累,在车规级芯片领域更是全球领先的存在,堪称欧洲半导体产业的骄傲。这样一家底蕴深厚的企业,却在被中方闻泰科技收购后,成为荷兰政府“下手”的目标。 事情的脉络清晰可循:9月29日荷兰牵头成立欧洲半导体联盟,宣称要守护本土产业领先地位;次日美国发布史上最严半导体禁令,要求盟友共同遏制中国芯片发展;荷兰随即积极响应,当天就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资产与知识产权。 紧接着要求闻泰科技让出50%股权,还毫无依据地暂停了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更令人不齿的是,荷兰籍法律顾问联合财务、运营主管,在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仅凭“怀疑技术转移”就向荷兰法院提起申请,而法院竟直接受理,甚至未让任何中方人员到场申辩,便仓促作出裁决,将财务总监提拔为代理CEO。 这一系列操作环环相扣,哪里像是针对“管理不善”的正常监管,分明是一场有预谋、有配合的公开掠夺。斯霍夫口中“管理不善”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的谎言。中方CEO张学政接手后,凭借精准的战略布局和高效的运营管理,短短几年就让公司扭亏为盈,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安世半导体在东莞的工厂始终满负荷运转,为全球汽车厂商提供核心芯片,这样的经营业绩,怎么看都与“管理不善”四个字沾不上边。退一步讲,即便真的存在所谓“管理问题”,那也是企业内部的经营事务,理应由股东协商解决,轮不到所在国政府越俎代庖、强行介入。 一家中国企业合法收购的海外子公司,却被当地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横加干预,剥夺管理层职权、冻结核心资产,这样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更是对国际投资规则的公然践踏。荷兰向来标榜“自由市场”“契约精神”,可在安世事件中,这些光鲜的口号都成了可笑的空谈,暴露了其在利益面前双重标准的虚伪面目。 这场闹剧的背后,美国的影子清晰可见,此次针对安世半导体的操作,正是美国主导、荷兰配合的精准打击,目的就是切断中企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遏制中方芯片产业的发展势头。 斯霍夫试图将这场地缘政治博弈包装成单纯的企业监管事件,可明眼人都能看出,若不是美国施压,荷兰怎会如此急不可耐地对一家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下手?所谓“保障欧洲芯片供应”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真正的意图是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牺牲企业利益换取政治私利。 更危险的是,荷兰政府此举开创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按照斯霍夫的逻辑,只要认定某家外国企业的CEO“管理不善”,所在国就有权强行接管公司,那全球的国际投资秩序将彻底崩塌。 0荷兰自身的壳牌、飞利浦、联合利华等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了无数产业,业务遍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若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荷兰的做法,以“管理问题”“国家安全”为由,随意接管这些企业的海外子公司,荷兰企业能承受得起这样的风险吗? 面对荷兰政府的无理操作,商务部于10月4日将安世在华封测产品列入出口管制,安世中国区更是直接宣布独立运营,明确表示“在中国土地上按中国法律经营,无中方签字,任何外部指令均无效”。 荷兰总部试图切断系统权限、停发工资的伎俩,并未影响东莞工厂的正常运转,机器轰鸣声依旧响亮,用实际行动打脸了荷兰的霸道行径。欧盟曾紧急致电中方试图补救,却遭到了有理有据的拒绝,毕竟,谁也不会对公然违背规则的行为妥协。 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跨国经营依赖于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任何国家都不应以“国家安全”“管理问题”为借口,肆意侵犯企业合法权益。荷兰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本应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却选择配合美国搞技术封锁和企业打压,这种短视行为不仅会拖累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会让欧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陷入被动。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荷兰政府针对安世半导体的一系列操作,早已暴露了其真实意图。斯霍夫的辩解苍白无力,既骗不了国际社会,也掩盖不了其配合美国打压中方的本质。这场事件再次证明,核心技术和产业安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自身实力足够强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 同时,它也警示各国,违背国际规则、搞双重标准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希望荷兰政府能正视自身错误,摒弃冷战思维,回到公平公正的轨道上来。否则,失去的不仅是企业的信任,更是荷兰在全球市场的长远利益。国际投资秩序需要共同维护,只有坚守契约精神、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0 阅读:42
自由轻羽事

自由轻羽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