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独立首枪!安世中国留下一封信,拒绝美元结算,荷兰开始自救 安世半导体的风波

飞天史说 2025-10-24 11:45:33

打响独立首枪!安世中国留下一封信,拒绝美元结算,荷兰开始自救 安世半导体的风波算得上是全球芯片行业今年的“重头戏”。这一仗,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突然出手接管了总部,直接暂停中资背景的中国籍CEO。 外界一看,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摘桃子”嘛?背后绕不开美国的影子,全球媒体早就把华盛顿的施压写得明明白白。 可这回,中国企业没有坐以待毙,安世中国区反手就是两记重拳,还把荷兰推向了自救的尴尬境地。局势一夜翻盘,真有点峰回路转的味道。 事情的开头并不复杂,荷兰政府突然介入安世半导体,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怕中国资本掌控欧洲关键技术。 美国想要掌控全球高端芯片话语权,荷兰成了棋子。这种打压中资企业的套路,全球见怪不怪。但这回,安世中国区直接亮出了底气。 先给客户和员工写了两封信,明确告诉大家:东莞工厂运营独立,出货质量不打折,供应链稳得很。中国区是独立法人,所有员工权益由中国法律兜底,谁要想发不合理指令,咱直接拒绝。 这样一来,内部人心稳住了,客户也吃了定心丸。外媒都夸这两封信反应快、沟通硬气,气场拉满。 还没等对手缓过劲,安世中国区又放出大招:以后所有交易用人民币结算,美元靠边站,经销商也得跟上。 要知道,全球半导体行业过去一直看美元脸色,突然切换到人民币,这可是实打实的破局。表面上说是结算方式变了,实际上是把财务命脉彻底握在自己手里,外部再想用金融手段卡脖子,难度直接拉满。这种操作,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堪称范例的“经济独立宣言”。 安世中国敢这么硬气,底气其实很足。首先,闻泰科技的收购过程合法合规,国际仲裁程序已经启动,站在了商业规则的高地。 其次,真正的“命脉”都在中国手里。根据行业分析,安世半导体超过七成的车规级芯片,都是在中国东莞完成组装和测试。 全球芯片封装测试产能,有八成都在中国。换句话说,荷兰哪怕控制了总部,生产能力却在中国,拿到的只是一块“空架子”。总部的命令落不到生产线上,实际运营权还是掌握在中国区手里。 欧洲车企这回就急了。宝马、大众这些巨头,供应链高度依赖东莞工厂,库存撑不了几周。车企们纷纷发出联合警告,停产风险近在眼前。 经济损失像洪水一样向荷兰政府涌去,接管安世的动作一下子变成了烫手山芋。荷兰本来想通过政治手段掌控主动权,结果反而陷入被动,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眼看局势不对,荷兰经济大臣赶紧找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求助,欧盟态度也明显软了下来。可惜,嘴上再怎么辩解“不是针对中国”,国际社会其实都心知肚明。 法院文件都提到了美国前政府的施压细节,这点在全球媒体上早已曝光。荷兰对外的说法,在国际舞台上说服力微乎其微,反倒让外界看清了其中的利益算计。 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清晰:要谈可以,荷兰必须遵守契约精神,保护中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前提。 中国区手里有法律、有产业两张王牌,态度既冷静又坚定。全球供应链环环相扣,政治操弄最终会反噬自身,荷兰的“自救”其实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中方没有激进动作,反而用产业和法律讲道理,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回头看这场博弈,安世中国先是被打压,接着靠两记组合拳反击,最后让对手陷入被动。局势变化背后,其实映射出一个全球共识:真正决定权力的不是口号,而是你手里有没有核心环节。 谁掌控了产业链的关键节点,谁就能真正掌握话语权。安世中国在这场危机中,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强硬底气和智慧应变,这种“硬气”正是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分工、自信应对不公挑战的缩影。 未来的全球市场,靠的是硬实力说话,靠的是规则和产业链的真实掌控。这场风波,已经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 参考资料:安世中国郑重声明: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 2025-10-24 10:01·金羊网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