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是敢不敢开第一枪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有一战的胆识。很多人说,战争会打断我国复兴进程,影响改革开放的大局,但我想说的是,要是当国家领土安全和核心利益都受到威胁,所谓的和平发展将毫无意义,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了! 这些年,总有声音觉得中国应该低调点,别轻易卷入冲突,怕影响经济腾飞。可现实摆在那儿,国家安全没了,发展还能稳当?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军跨过鸭绿江的压力,领导人果断决定出兵朝鲜。那时候国内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军队装备也落后,但结果是通过那场仗,换来了边境几十年的稳定。 联合国军当时有先进飞机坦克,中国志愿军主要靠步兵和轻武器对抗,却在几次战役中重创对手,最终逼到谈判桌前。停战协定签了,边界线定下来,这不光保住了邻国北部,也让中国东北工业区免于战火。假如当时退缩,美军可能直接威胁辽宁沈阳那些工厂,后面搞大炼钢铁和五年计划都难进行。事实就是这样,安全底线守住了,发展才有空间。 转到南海问题上,周边国家这些年动作不断。越南控制了29个岛礁,菲律宾有8个,马来西亚5个,他们在那儿建设施,开采资源,还扣中国渔船。2012年黄岩岛事件,菲律宾军舰试图抓捕中国渔民,中国海警船赶到,坚持对峙一个多月,最后菲律宾撤了。从那以后,中国加强巡航,建起岛礁设施,包括机场和港口。这些不是为了扩张,而是维护主权。 2016年所谓仲裁案,美国支持菲律宾闹腾,中国没参与也没承认,直接派舰队演习,显示决心。结果呢?仲裁成废纸,中国在南海的执法越来越常态化,渔民出海安全多了。假如一味让步,那些岛礁资源全被别人占了,中国能源通道受阻,经济还能这么快增长?南海航道每年运货价值几万亿美元,丢了安全保障,贸易链条就断。 俄罗斯的例子也值得想想。2022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制裁俄罗斯,卢布一度贬值,通胀上升,企业日子难过。但俄罗斯没退让,坚持维护领土完整。要是早早妥协,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丢了,国家分裂风险加大,内部动荡更严重,经济恢复更遥遥无期。 现在看,俄罗斯通过调整贸易伙伴,能源出口转向亚洲,经济逐步稳住。GDP虽有波动,但没崩盘。这说明,在核心利益上让步,往往换不来长久和平,反而让对手得寸进尺。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是类似,1979年越南入侵边境,中国快速反击,一个月内撤军。那仗打完,边境稳定了20多年,国内改革开放正好起步,没受太大干扰。 柬埔寨和泰国的边境争端也能借鉴。2011年,两国在柏威夏寺附近冲突,柬埔寨直接引用联合国宪章自卫条款,派兵守住阵地。国际法院后来裁决支持柬埔寨部分主张,但关键是柬埔寨没退缩,小国都这样,中国作为大国,更得坚定。洞朗事件2017年,印度军队越界,中国边防部队阻挡,外交部反复声明那是我国领土,违反国际法。最后印度撤军,中国基础设施继续建。这不光是外交胜利,还让周边国家明白,中国底线碰不得。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基石。这些年军民融合推进,国防现代化加速,高科技武器装备上台阶。海军舰艇数量增加,航母编队形成战斗力,空军战机更新换代。这些投入不是白费,而是为关键时刻准备。网上有些人把“战狼”当坏词,其实这是误解。 维护主权是正当权利,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在极寒条件下阻击美军,就是靠这种精神。现在条件好了,但决心不能丢。历史经验清楚,妥协往往招致更多侵略,清末割地赔款,结果列强变本加厉。今天中国不同了,有经济实力和技术支撑,捍卫利益更有底气。 南海仲裁后,中国继续开发岛礁,建起气象站和环保设施,同时跟东盟国家谈行为准则。这平衡了发展和安全,没一头热搞对抗。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也通过谈判和军事结合,逐步控制局面。中国在台海问题上,坚持和平统一,但对外部干涉零容忍。美军舰穿越海峡,中国军机舰艇跟踪监视,显示实力。这些行动不是挑衅,而是威慑,确保稳定。 再看全球格局,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针对中国意图明显。中国应对是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扩大朋友圈,同时加强军备。2023年国防预算增长7.2%,重点投向高精尖领域。这不是好战,而是现实需要。假如忽略安全,一味追求GDP,遇到危机就手忙脚乱。巴以冲突持续,经济损失巨大,以色列虽军力强,但周边不稳,投资环境差。中国这些年吸引外资多,就因为国内稳定,供应链完整。 历史反复证明,退让换不来尊重。慕尼黑协定让希特勒得寸进尺,导致二战。中国近代史就是教训,鸦片战争后一让再让,国家四分五裂。现在复兴进程中,遇到南海台海挑战,就得有胆识应对。不是鼓吹战争,而是强调准备。军演常态化,部队实战训练,就是为这个。俄罗斯制裁后,通过并行进口和本土制造,经济韧性增强。中国也学着,芯片等领域自力更生。那些幻想以退求安的,该想想历史教训。犯我者,必有后果,这才是大国姿态。
俄罗斯的错误绝不能再犯!中美对抗越是激烈,中国就越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如今美国频频
【5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