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德国。庭审的第三天,当听到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被判无罪后,玛丽安异常平

代天谈历史 2025-11-28 22:47:18

1981年,德国。庭审的第三天,当听到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被判无罪后,玛丽安异常平静地从风衣口袋里,掏出私下弄来的贝雷塔半自动手枪。她将枪口对准凶手格拉博夫斯基的背部,连续扣动八次扳机,以至35岁的被告(凶手)当场死亡! 玛丽安·巴赫迈尔出生于1950年,她的早年生活充满动荡。家庭环境因父亲的暴力倾向而恶化,导致父母离婚。继父的出现并未改善情况,她在青少年时期就离开家门。年轻时,她经历了多次怀孕,但前两个孩子都无法亲自抚养。这些经历塑造了她对家庭的复杂态度。到20岁出头,她生下女儿安娜,并决定全力照顾这个孩子。尽管工作在酒吧,她逐步成为合伙人,经济上获得一些稳定。安娜的成长环境中缺少父亲身影,这反映了玛丽安独自承担的责任。她的绝育决定显示出对单一亲子关系的专注。 安娜的遇害发生在1980年5月,当时她只有7岁。克劳斯·格拉博夫斯基是涉案男子,他有多次性犯罪记录,包括1973年的企图强奸和杀人未遂,以及1975年的猥亵案。那次他通过精神问题辩护,避免了牢狱之灾,仅接受化学阉割。出院后,他恢复了生理功能,通过法院批准的激素注射。安娜的死亡涉及诱骗和暴力,导致警方介入。他的同居女友提供了关键线索,帮助警方定位尸体位置。逮捕后,格拉博夫斯基的供述试图转移责任,声称受害者有主动行为。这种辩护策略在案件中反复出现。 审判从1981年3月开始,在吕贝克地方法院进行。辩方强调格拉博夫斯基的精神状态,主张免除刑事责任。检察官的评估显示,可能的结果是无罪释放。这反映了当时德国司法对精神鉴定在刑事案件中的依赖。玛丽安提前获知潜在判决,她通过合法渠道获得枪支,并学习基本使用知识。法庭上的证词包括警方报告和法医证据,确认了安娜遭受的侵害。辩护律师的论点聚焦于医疗干预的后遗症,这在当时引发了对司法公正的讨论。公众媒体开始关注案件细节。 事件的核心在于玛丽安对判决的回应。她携带武器进入法庭,并在第三天采取行动。格拉博夫斯基被击中多发子弹,导致当场死亡。这起事件立即中断审判,并引发全国媒体报道。警方调查了她的准备过程,确认枪支来源合法。她的行为被视为对司法不满的表达,在社会上引起分歧。有些人视之为个人正义的体现,而其他人担忧法治原则的破坏。案件背景中,格拉博夫斯基的前科暴露了刑罚体系的不足,尤其是对再犯者的监控。 后续发展中,玛丽安面临谋杀指控。她的审判于1982年启动,辩方提供心理评估,证明她的状态受丧女影响。公众舆论倾向支持她,通过捐款和信件表达同情。她将经历出售给杂志,获得资金支持法律费用。法院最终判定为过失杀人,判处六年监禁。她实际服刑三年后获释。这反映了德国法律对情有可原因素的考虑。出狱后,她的生活转向新阶段,包括婚姻和移居国外。 玛丽安的后期经历包括1985年的结婚,并随丈夫前往尼日利亚。她在那里从事学校工作,适应不同文化环境。1990年离婚后,她定居意大利,从事护理职业。1994年,她出版自传,记录事件经过。这本书提供了对案件的个人视角。次年,她接受电视采访,阐述行动动机,强调对女儿名誉的维护。她的健康问题在1996年显现,诊断为胰腺癌。她返回德国治疗,最终在吕贝克医院逝世,享年46岁。遗体安葬在安娜墓旁。

0 阅读:99
代天谈历史

代天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