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毛主席正在听中印战争的战报,谁料,突然听到印度派出“杰特联队”,随即,毛主席大喊一声:“百年国耻”,第二天下令杰克连队必须全歼! 中印边境争端源于殖民时代遗留问题。英国在1914年单方面划定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这条界线。新中国成立后,印度利用时机推进边境控制,1951年占据达旺等地。中国忙于国内建设和外部事务,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不满。印度政府坚持己见,逐步建立哨所,扩大实际控制区域。双方摩擦不断升级,印军越界事件频发,导致边境局势紧张。1962年夏季,冲突加剧,印军袭击中国哨所,造成人员伤亡。中国政府反复警告无效,最终决定采取自卫措施。 自卫反击战于10月20日正式展开。中国边防部队在东线和西线同时行动,东线以克节朗为重点,西线针对阿克赛钦地区。印军防御薄弱,未做充分准备,中国部队快速推进,击溃多个旅级单位。印度军队士气低落,指挥系统混乱,未能有效组织反击。中国军队利用地形优势,实施机动战术,控制关键山口和通道。战事进展中,印度从本土调集增援,包括一些特殊部队。这些部队有殖民背景,曾在历史事件中扮演角色,引发中方强烈反应。战争进程中,中国部队缴获大量装备,俘虏多名军官。 杰特联队作为印度军队的一部分,其历史可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该联队由廓尔喀士兵组成,1815年英尼战争后英国开始招募此类部队。十九世纪中叶,他们参与鸦片战争,协助英军攻占中国城市。后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又随联军北上,涉及圆明园事件。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该类部队进入北京,参与镇压行动。1904年,他们随英军进入西藏地区。这些经历使他们在中方眼中成为殖民工具的象征。印度独立后,保留了此类部队,继续服役于印军序列。1962年战争中,印度调动此类单位增援边境,意图加强战斗力。 战争报告中提到印度派出杰特联队时,中方领导层获悉这一信息。该联队的历史背景与百年国耻概念相连。百年国耻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丧失领土主权。该时期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导致中国社会动荡,经济落后,民族尊严受损。新中国成立后,强调洗刷耻辱,维护主权。边境战争被视为捍卫领土的行动,与历史叙事相呼应。印度使用此类部队,被视为延续旧时代恩怨。 次日,中方下达针对杰克连队的具体命令,要求前线部队实施全歼作战。新疆军区和西藏军区接到指示,调整部署。杰克连队部署在西线地区,中国部队加强侦察,掌握其位置。战斗在高海拔山区进行,中国军队分兵阻击和包抄,切断退路。印军该单位遭受重创,全军覆没。中国部队在整个战线保持优势,推进到争议地区深处。印度政府向国际社会求援,美国和苏联提供武器和情报支持。中国行动超出外界预期,国际舆论关注焦点转向亚洲地缘格局变化。 战事进入11月,中国军队达成既定目标,收复被占土地。11月21日,中国宣布单方面停火,后撤20公里,释放俘虏并归还缴获装备。此举体现克制姿态,赢得部分国际认可。印度军队重组防线,但短期内未发动大规模行动。战争造成印度方面重大损失,多个旅被击溃,指挥官被俘。达尔维准将在回忆录中描述印军准备不足。中国部队伤亡较小,展示出组织和战斗能力。战后,中印关系进入冷却期,边境保持警惕状态。印度加强军备建设,引入更多外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