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荷兰高官宣布,已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中国尊重他国,同时也没那么好惹。我们能击退美国的嚣张贸易攻击,其他方向更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西方小国都需自重,对挑衅中国的冲动三思。 荷兰经济事务部近期放出的一则消息,在中欧经贸圈掀起不小波澜。 部门高官对外公开表示,已正式终止对安世半导体的各类干预行为。 这话听着轻描淡写,背后却是一场持续数年的经贸博弈,更给那些想在合作中拿捏中国的西方小国,上了生动一课。 这场博弈的核心密码,藏在安世半导体的分量里。 它前身为飞利浦半导体业务,独立后跃升为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的领军者,而功率半导体之所以关键,在于它贯穿多个核心产业。 手机充电时的电压转换、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控制、电网的高效输电,全离不开它的支撑,工业领域里几乎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故事的关键节点定格在2017年,中国闻泰科技联合国内资本,斥资约268亿元完成了对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收购。 这笔交易当时完全遵循国际规则,荷兰政府也出具了批准文件,整个过程合规合法。 没人预料到,几年后风云突变,美国以所谓“技术安全”为由频频施压,逼着荷兰政府对这笔早已尘埃落定的交易动手脚。 荷兰政府起初还真就顺着美国的思路走,先是给安世半导体的技术出口增设审批壁垒,后来更传出要重新审查当年的收购案。 这种事后翻账的操作,明摆着是给中企制造障碍。 闻泰科技没慌也没退,一边按荷兰法律要求提交全套证明,证实收购后企业运营完全符合当地法规,一边通过官方渠道反复与荷兰政府沟通交涉。 荷兰政府之所以能冷静下来,核心还是忌惮中国市场的硬实力——安世半导体虽总部在荷兰,但中国市场撑起了其约35%的营收,妥妥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市场。 要知道,中国每年消耗的功率半导体占全球比重超过52%,要是荷兰真把事情做绝,安世半导体的产能释放、全球布局都会受重创,荷兰本土的就业岗位和税收收入自然会受牵连。 荷兰企业界率先坐不住,包括不少制造业巨头在内的企业联名上书,反对这种损害双边合作的干预行为。 熟悉经贸博弈的朋友都清楚,这不是中国第一次硬气维权。 前几年美国对华为发起全方位打压,断供芯片、禁用系统,手段可以说用到了极致。 所有人都替华为捏把汗的时候,咱们的企业埋头搞研发,芯片设计、操作系统、生态建设一步步实现突破。 华为不仅扛住了压力,还推出搭载国产芯片的新机,重新回到高端市场。 美国当初加征的关税,咱们也依法对等反制,最后美国农场主、零售商损失惨重,不得不主动放宽部分限制。 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没能在贸易对抗中占到便宜,荷兰这样的国家更没必要趟这浑水。 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2024年对华营收占比超过20%,是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 要是因为安世半导体的事影响了整体合作氛围,ASML的市场拓展、技术交流都会受波及。 再看看欧洲其他国家,德国大众在华建厂扩产,法国空客拿到大量中国订单,都在靠着中国市场实现增长,荷兰要是单独挑衅,最后只能是孤立自己。 荷兰政府最终决定暂停干预,说到底,是把利弊得失算得明明白白。 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短期可能能换来一些政治筹码,但长期来看,失去的是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损害的是本国企业的切身利益。 对精明的荷兰商人来说,这种只亏不赚的买卖,自然不会点头。 更重要的是,中国从始至终都没主动挑事,一直尊重荷兰的法律法规,也愿意维护公平的合作环境,但这绝不等于咱们会任人拿捏。 有些西方小国总觉得抱着美国的大腿就能有恃无恐,却忘了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中国现在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手里握着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消费市场,还有足够的反制手段。 真要把咱们惹急了,对等限制优势产品、扶持替代供应商,这些手段都能用得上。 安世半导体这事儿最关键的启示在于,中国的客气从来不是软弱。 咱们用事实证明,合规合法的权益受侵犯时,会用法律和市场规则维权到底。 荷兰的转身,正是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和诚意,也看清了合作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说到底,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的初心,尊重各国主权与合理利益,但合作绝非没有底线。 (资料来源:人民网——荷兰政府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