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总理突然在脸书爆猛料:中国当着泰国国王的面,直接拍板 50 万吨大米订单! 这笔重磅交易确实发生在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访华期间。11月14日,随同国王访问的泰国总理阿努廷·参威拉恭通过个人社交媒体发布消息,确认中方将在双边合作框架下采购50万吨泰国大米。 这场“粮食外交”的背后是两国高层的密切互动。泰国国王于11月13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11月14日,中国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泰国国王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友好交流、深化务实合作达成共识。中方表达了扩大与泰国农业合作的积极意愿,这50万吨大米采购便是成果之一。 50万吨大米不只是商业买卖那么简单。这笔采购属于两国政府间大米贸易合作(G2G)协议的一部分。实际上,中国计划从泰国进口大米的总量原为1000万吨,这次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额度。泰国总理阿努廷此前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与中国代表团会谈时,就曾特别提出希望额外增加22万吨进口额度,使出口总量达到50万吨,以此庆祝泰中建交50周年。 泰国大米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正在快速提升。2025年1月至4月,泰国向中国出口了202,889吨大米,相比2024年同期大幅增长77.7%,出口额达到35.7亿泰铢(约1.089亿美元),增长31.3%。泰国商务部长近期明确表示,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已成为泰国政府的重点任务,大米更是重中之重。 中国粮食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在这笔交易中清晰可见。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之一,泰国常年与中国保持着紧密的粮食贸易关系。这次采购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中国在全球粮价不稳、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为稳定粮食供应、控制风险所做的精准部署。 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在这场交易中交织。泰国国王在访华期间盛赞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称“我非常高兴有机会访问中国,我看到中国的巨大变化,一个非常现代化、非常美丽的国家”。他欣喜地表示泰中两国拥有“至亲的关系”。这种高层友好氛围为实质性合作铺平了道路。 对中国而言,进口泰国大米是粮食安全战略中的“缓冲垫”。中国每年稻米进口量约为500万吨,这次50万吨的采购约占十分之一。这不是一次“替代性”操作,而是为当前粮食结构做的“补位”调整,既能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又能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联系。 对泰国来说,这笔订单意味着在全球市场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锁定大客户”。泰国每年出口约800万吨大米,中国这次采购占比约6%,不仅能帮助泰国提高市场占有率,还能扩大泰米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区域粮食安全合作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次中泰大米交易带动了亚洲粮食标准化、合同化的进程,推动形成更合理的区域粮食供应链。在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的当下,这种“提前锁量”的合作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