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打出“负担能力”新牌:从物价焦虑切入,把民生当成选战主轴在生活成本一路走高、全美民众怨声载道的当下,特朗普终于开始把竞选叙事从传统的“强军强国”“对外施压”,转向真正触碰选民痛点的领域——物价与民生。他在麦当劳高管峰会上开了口风大的第一炮:美国人能拥有他当总统,是“天大的幸运”。整个演讲围绕一个核心——他自认才是压住通胀、守住美国钱包的那个人。他回顾自己在疫情时期的经济操作,称物价在他的任期内被牢牢控制,而拜登接手后让通胀一路冲到9.1%的40年高位,把他的“成果”完全打烂。如今通胀已经回落到3%,但特朗普强调,美国民众并没感受到轻松,因为拜登留下的“山头太高”,哪怕跌下来一点,也仍让人负担沉重。这次讲话也有另一层意图——在爱泼斯坦相关文件持续发酵的敏感节点,特朗普显然希望把视线从风波上挪开,并借机强化自己“懂经济、控物价”的形象。他大力吹捧减税、投资、关税等政策,强调资本因此大量回流美国,并扬言若不是他赢下选举,美国早就成为“破产国家”。他甚至拿出感恩节餐篮和油价作为例子,宣称今年更便宜、能源成本更低,尽管许多媒体已质疑这些说法的准确性。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还把股市上涨视为经济稳健的证据,继续向支持者灌输“我在位,经济就强”的叙事逻辑。共和党方面也确认,未来他的竞选主轴将牢牢围绕“负担能力”“生活成本”展开——这是美国选民当前最敏感的议题之一。正如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政治主任布莱尔所说,纽约市长选举中,曼丹尼凭借“负担能力”议题获胜,这已经为特朗普团队提了醒:选民要的不是口号,而是能让钱包不疼的政策。特朗普正是想抓住这一点,把物价焦虑转化为自己的政治燃料。在通胀与生活成本仍是美国人最沉重的压力源时,特朗普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打出“民生牌”,意味着选战叙事正出现新拐点。他要让选民相信——没有他的美国,会更贵、更乱、更不堪。他押注的,是民众的“荷包痛感”,也是当下美国政治最真实的情绪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