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2017 年那会儿,郭台铭站在特朗普身边,胸脯拍得震天响,说要砸 675 亿美金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搞个 10.5 代液晶面板厂,还打包票能造 1.3 万个岗位,把这事儿吹成 “世界第八大奇迹”,那股子嚣张劲儿,仿佛下一秒就要垄断全球高端制造似的。 当时不少人还真信了他的邪,觉得这位代工大佬要在美国开辟新帝国,可谁能想到,这不过是一场注定落空的吹嘘。 等到 2025 年再瞧那地方,就剩几栋孤零零的厂房戳在那儿,风一吹都透着冷清。当初喊得山响的投资,实际花出去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承诺的岗位更别提了,满打满算才落实 1454 个,连计划的零头都够不上。 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高端面板的梦彻底放弃,改成生产咖啡自动售货机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玩意儿,675 亿真金白银扔进去,连个像样的回响都没捞着,比打水漂还让人憋屈。 这事儿后来被《华尔街日报》戳穿,直接骂成 “21 世纪最大的烂尾项目”,最后还是中国企业京东方出面收拾烂摊子,按约完成了订单,算是给郭台铭留了点颜面,可这脸早就丢尽了。 郭台铭以前还总摆着架子说 “大陆市场离不开富士康,建厂是给大陆赏饭吃”,口气大得没边儿,仿佛自己是救世主。 后来大概是想证明自己离了大陆照样行,干脆裁了大陆 34 万员工,一门心思往海外跑,觉得凭着自己的名气和资本,到哪儿都能扎下根。 可他忘了,富士康当年能起来,靠的是大陆完善的产业链、靠谱的工人和庞大的市场,这些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都能复制的。 先奔着印度去,觉得那儿劳动力便宜,能省一大笔成本,结果去了才傻眼。当地电力说断就断,2024 年雨季一折腾,直接泡坏了 2.3 亿美元的 iPhone 主板,心疼得郭台铭直跺脚也没用。 印度工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让加个班能闹 21 天罢工,不乐意了还敢故意损坏设备,生产的手机动不动就丢一批,查都查不到去向。 这么一折腾,工厂效率连大陆的 65% 都达不到,品控更是一塌糊涂,苹果一看实在没法忍,30% 的订单直接回流回大陆,印度那厂子最后只能折价卖掉,富士康灰溜溜地退出了印度市场,连句硬气话都不敢说。 印度栽了跟头还不死心,又把主意打到越南身上。可越南那边也好不到哪儿去,供应链乱七八糟,零件要啥没啥,物流延误十天半个月是家常便饭。一到高温天就停电,白天没法干活,只能熬夜赶工,工人熬不住,产能自然上不去。 关键是当地连懂核心技术的人才都没几个,老师傅全得从大陆调过去,成本没降下来,还添了一堆麻烦。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那工厂就跟半桶水似的,晃来晃去啥也干不成,根本挑不起大梁,到最后也只是个摆设。 折腾来折腾去,海外的厂子没一个成气候的,大陆这边的根基也快丢光了。以前富士康在大陆,工厂里 24 小时灯火通明,流水线转得飞起,苹果、华为的订单一接一大把,货车在厂门口排着长队等卸货,那叫一个热闹。 可自从郭台铭一门心思往外跑,大陆的产能砍了不少,老员工走了一批又一批,以前的热闹劲儿早就没了。 就算后来苹果给了些 MacBook 订单,也不是因为他做得多好,而是苹果想压成本,富士康报了个低价才拿到的,而且订单比例也就那样,根本救不了场子。 郭台铭怕是到现在都没回过神来,自己这 “商业帝国” 咋说泄气就泄气了。当初站在特朗普身边吹牛皮的时候,肯定没想过美国的工人根本不是想象中那样听话,也没想过印度的电力能那么不靠谱,更没想过离了大陆的产业链,自己啥也不是。 以前那股子 “舍我其谁” 的劲儿早没了,之前记者问他还认不认为大陆离不开富士康,他立马换了副嘴脸,说 “两岸经济应互利共赢”,跟当年那傲慢劲儿比,简直判若两人。 说到底,还是郭台铭太飘了,把平台的力量当成了自己的本事。他以为靠着钱就能在全世界横着走,却忘了制造业拼的不只是资本,还有产业链、工人素质、基础设施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大陆给了他成长的土壤,他不珍惜,非要去外面碰钉子,碰得头破血流才想起回头,可哪有那么容易。 曾经的代工巨头,现在成了行业里的笑柄,美国的烂尾厂房、印度的废弃设备、越南的半吊子工厂,全都是他折腾的证据。以前提起富士康,谁不得高看一眼,现在再提,只剩一声叹息。 郭台铭绝对没料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海外扩张,最后变成了压垮帝国的稻草,那些曾经的辉煌,就像破气球里的气,说没就没了。这哪儿是崩得突然,分明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怨不得别人。

上帝之手飞哥
不作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