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刚买4船美豆,特朗普又变卦,下架大批中国货,不准中方违约   中国企业刚跟美

天天纪闻 2025-11-03 15:54:51

中企刚买4船美豆,特朗普又变卦,下架大批中国货,不准中方违约   中国企业刚跟美方签完4船美豆的采购合同,加起来18万吨,这边美国豆农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总算有销路了,特朗普那边就立刻变了脸。   他一边喊着要把中国商品的关税降到10%,一边反手就让人下架了几百万件中国货,还倒打一耙说中方“不能违约”。这波操作把他常玩的“极限施压”把戏摆得清清楚楚,也彻底戳破了“中美经贸能歇口气”的幻想。   其实这18万吨大豆,是中粮集团在中美釜山峰会之后定下来的。要说量吧,对比中国每年要进口的上亿吨大豆,确实不算多,但对那时候的美国豆农来说,这简直是救命钱。   那阵子美国中西部的豆田正愁秋收,大豆价格跌到了9.66美元一蒲式耳,比10美元的成本价还低,不少农户连明年春天种地的钱都凑不齐。   要知道中国一直是美国大豆的“超级买家”,平时美国一半以上的大豆出口都靠中国;自从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掉得厉害,前七个月就比之前少了51%,仓库里的大豆堆得跟山似的。   所以中国这边刚签完单,美国大豆协会马上发文感谢,连特朗普自己都在社交平台上吹,说这是“会晤的大成果”。   可谁能想到,刚让美国豆农缓过点劲,特朗普就立马翻脸了。他前一天还在记者会上说“马上把中国商品关税降到10%”,后脚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就拿“国家安全有风险”当借口,逼着亚马逊、沃尔玛这些电商平台,把几百万件中国电子产品给下架了。   下架的东西里,既有华为、中兴的通信设备,也有海康威视、大华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就连智能手表都被安上了“能监视美国人”的名头。FCC主席布兰登・卡尔还放话,接下来要收得更紧,10月28号就投票封杀更多含中国企业零件的设备,明摆着是把经贸事儿往政治上扯。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让人下架中国货,一边还派贸易代表格里尔出来喊话,要求中方“好好落实会晤的协议”,甚至放狠话“要是违约,后果很严重”。   可稍微捋一捋就知道,真正破坏协议的其实是他自己。说要“降关税”根本就是放空炮,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实际加权关税还维持在30%上下;至于说取消“芬太尼关税”,那本来就是没影的事——中国从来没给美国出口过芬太尼类药品,美方也就是象征性取消10%,还留着另一半当筹码。   再看中方,不光按协议买了大豆,还暂停了新的稀土管制政策,说过的话全都做到了。   特朗普这套“一边要好处一边捅刀子”的把戏,说到底还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他的支持者里,中西部农业州的人不少,这些豆农的选票对他来说特别关键,所以必须靠中国的订单稳住他们;但另一方面,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又是他拉拢保守派的筹码,下架中国货既能给硅谷一个交代,又能装出“对中国强硬”的样子。   可这算盘打得再精,也藏不住他的心虚——美国电信企业早就算过账,华为、中兴的设备比欧美同类产品便宜30%到50%,单是拆了现有的设备就得花49.8亿美元,最后掏腰包的还是美国企业和老百姓。   更让特朗普头疼的是,中国现在早不是谁想捏就能捏的了。这几年中国搞“大豆振兴计划”,就是为了少依赖点美国大豆,还把进口来源转到了巴西,现在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33%掉到了21%。   这次面对美国下架中国货,中方也没像以前那样反复辩解,反而悄悄收紧了稀土、锂电池这些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这一下正好打在美国AI和军工产业的要害上。   这招一出,特朗普更慌了,格里尔很快就改口说“没必要打贸易战”,嘴上还硬撑着要中方“改改做法”,其实早就露了怯。   说到底,这18万吨大豆的订单,还有后来美国下架中国货的事,不过是中美经贸博弈里的一个小片段。特朗普觉得靠“反复变脸”能逼中方让步,却忘了贸易合作本来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   美国豆农需要中国市场救急,美国消费者也离不开性价比高的中国商品,可他偏要把经贸事儿当成政治工具,既想占好处又不想付出代价。 这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跟特朗普打交道,根本不能看他说啥,得看他做啥。现在FCC还在推进新的限制措施,关税也没真降下来,接下来的博弈只会更复杂。   但有一点很清楚,中方不会因为给了点好处就让步,也不会因为被打压就怂——毕竟在涉及核心利益的事上,我们从来都是说到做到,就像这次按约定买大豆一样,实在又硬气。而特朗普那些小伎俩,终究骗不了豆农,也吓不住中国。    

0 阅读: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