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就在刚刚 , 中国行动了! 12月1日起,中国对含本国稀土的相关货物出口管控又升级了。根据商务部10月9日发布的公告,从该日起,若境外产品中稀土成分≥0.1%,将需要申请出口许可才能出口。 可能有人不懂,这0.1%的门槛有多严?简单说,小到手机芯片,大到光刻机、战斗机零件,只要含一点中国稀土,都得经咱们批准。 这招堪称"锁喉式"反制。要知道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握在中国手中,美制F-35战机的永磁材料、荷兰光刻机的精密透镜,哪个能离开咱们的稀土配方?0.1%的阈值就像精准安放的闸门,芯片镀膜用的铈元素、电池正极掺的镧金属,哪怕只有一丁点中国血脉,都得亮出"通行证"。 西方工厂的流水线正在减速。德国巴斯夫集团连夜调整钕铁硼采购方案,日本丰田汽车被迫重新评估混合动力车的磁材库存。更戏剧性的是,某欧洲半导体企业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7纳米芯片,竟因使用了中国提供的抛光材料落入管制范围。稀土这张王牌,终于被擦去了浮尘。 有人翻出三年前的五角大楼报告,他们曾信誓旦旦要重建稀土供应链。可现实是,美国芒廷帕斯矿的矿石至今还要运到中国提纯。就像握着种子却不会耕种,西方在稀土分离技术上的断层,不是靠砸钱就能瞬间弥补的。 这场博弈早已超越贸易战范畴。当拜登政府试图用芯片联盟围堵我们,稀土管制恰似一记漂亮的"换家"战术。你们卡芯片脖子?我们便握住工业的命脉。全球新能源转型的齿轮正在咬合,从特斯拉电机到风电涡轮机,每项绿色科技都流淌着稀土的血液。 中国选择此时出手展现惊人智慧。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倒计时悬在头顶,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正疯狂补贴电动汽车,全球对稀土的需求达到历史峰值。此时收紧阀门,既不会彻底断供引发反弹,又能让对手体会供应链如履薄冰的滋味。 看看国际市场的反应吧。伦敦金属交易所稀土价格指数单日跃升12%,澳大利亚莱纳斯矿业股价应声暴跌。更微妙的是韩国三星电子紧急派出代表团访华,这个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其存储芯片制造过程中必须使用中国稀土抛光粉。 这不是简单的贸易管制,而是重塑全球科技博弈规则的宣言。当西方习惯于把供应链当成政治工具,中国正在展示什么是真正的"源头掌控"。那些贴着"墨西哥制造"的汽车零部件,藏着"越南组装"的消费电子产品,现在都要经历稀土的照妖镜。 我们在见证历史转折。从被动接招到主动布局,从价格战到技术牌,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揭示着残酷真相:核心技术买不来,战略资源讨不来。中科院实验室里那些日夜闪烁的萃取装置,才是我们最坚实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