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10月30日)早上发文写道:“韩国已同意向美国支付3500亿美元,以换取美国降低对韩国征收的关税。此外,他们还同意大量购买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韩国富裕企业和商人对我国的投资将超过6000亿美元。我们的军事联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牢固,基于此,我已批准他们建造核动力潜艇,以取代他们目前使用的老式且远不如核动力潜艇灵活的柴油动力潜艇。这是一次非常棒的访问,与一位伟大的总理同行!” 特朗普这番看似风光的表态,从头到尾都充斥着经不起推敲的数字泡沫与常识谬误,所谓的 “韩国同意” 本质上是霸凌之下的无奈应付,而那些天文数字般的承诺早已被韩国的经济家底和现实困境戳得粉碎。 先看那 3500 亿美元的 “支付承诺”,要知道韩国 2023 年全年 GDP 总量仅 1.71 万亿美元,3500 亿相当于其全年经济产出的五分之一,这样的比例意味着要掏空韩国大半个经济命脉。 更直白的是韩国的外汇储备数据,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其外汇储备余额才 4220.2 亿美元,3500 亿占比高达 80%,这就像让一个家里只有 42 万存款的人拿出 35 万 “送礼”,稍有常识都知道不可能。 韩国总统李在明早就直言不讳,没有货币互换协议保障就贸然拿出这笔钱,韩国必然重蹈 1997 年金融危机的覆辙,甚至坦言接受这样的条件自己恐怕会遭弹劾,连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都公开表示 “无法拿出 3500 亿美元现金”,这些公开表态早已把 “无力承担” 写得明明白白。 更关键的是,直到 10 月底韩美双方还在为这笔钱的投资方式、时间表、损失分担等细节僵持不下,连书面协议都没签订,特朗普口中的 “已同意” 不过是自说自话的幻想。 再看那 6000 亿美元的企业投资承诺,这数字简直是脱离现实的天方夜谭。2023 年韩国对美投资峰值也才 215 亿美元,到了 2024 年更是骤减 90%,全年新增投资仅 5.62 亿美元,连特朗普口中数字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这背后是韩国企业对美投资信心的崩塌,现代汽车和 LG 新能源在美电池工厂刚遭遇美国移民部门的突击检查,逾 300 名韩国员工戴着镣铐被拘留的画面,让整个韩国商界人心惶惶,原本就因市场需求回落而中止多个合作项目的韩企,更不可能突然拿出数千亿美金投入美国市场。 要知道即便是韩国最顶尖的现代集团,此前在美最大一笔投资也才 40 亿美元合资成立自动驾驶企业,6000 亿相当于 150 个这样的项目总和,根本没有任何实现的可能。 所谓 “大量购买石油和天然气” 的说法同样是旧闻新炒,韩国早就已是美国液化天然气最大出口对象国,2019 年就与美国签订过 18 年内进口 96.1 亿美元液化天然气的长期协议,把美国液化天然气在其进口中的占比从 10.8% 提升到 22.8%。 但韩国的能源进口总量相对固定,每年的采购预算和基础设施容量都有上限,不可能凭空 “大量增加”,更别提美国能源在国际市场上并无价格优势,韩国企业不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特朗普不过是把早已存在的常规合作包装成 “新让步”。 最离谱的是 “批准建造核动力潜艇” 的说法,韩国至今没有任何自主研发核动力潜艇的技术积累,现役潜艇全是柴油动力型号,而核动力潜艇的核心推进技术是美国严格管控的顶级机密,从未向任何盟友转让过。 更重要的是,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韩国根本不可能合法获得核相关技术和材料,特朗普一句 “批准” 就能突破技术和国际法双重壁垒,未免把军事合作当成了过家家。 更可笑的是他口中 “与一位伟大的总理同行”,韩国实行总统制,总理只是辅助行政的角色,根本不存在能与总统同行并主导外交的 “伟大总理”,这种连对方政治体制都没搞清楚的疏漏,足以说明这番言论的仓促与随意。 从 9 月美国突击检查韩企工厂激化矛盾,到 10 月谈判陷入僵局,韩国的无奈与无力早已写在明面上,特朗普不过是把霸凌换来的口头敷衍,包装成了自吹自擂的 “外交胜利”,那些天文数字背后,全是经不起推敲的谎言与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