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突然就清醒了,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倒下了

烟雨评社 2025-10-29 10:14:18

印度突然就清醒了,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印度外长苏杰生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倒下了,下一个肯定是轮到印度。毕竟中国、俄罗斯、印度占了全世界人口三分之一,军事上俄罗斯能与整个北约抗衡,经济上中国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而印度人口密度大,消费潜力巨大,印度只要稳步发展,不去弄歪门邪道,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先说说苏杰生这话的分量,能从印度外长嘴里说出来,可不是随便的感慨。这些年美国一直在拉拢印度,又是搞 “印太战略”,又是卖武器,想让印度跟着自己制衡中国。 之前印度还真有点心动,在边境问题上跟中国闹过摩擦,也从美国买了不少 F-16 战斗机的生产线,可越往后越发现不对劲 —— 美国的 “好处” 都是有条件的,比如买武器就得绑定美国的作战系统,参与合作就得跟着制裁俄罗斯,这些都不是印度想干的。 尤其是看到美国对俄罗斯的全方位制裁,从能源到科技,连运动员参赛都受限制,再想到中国被卡芯片脖子的处境,印度终于明白,要是中俄真被压垮了,自己没了牵制美国的力量,迟早会成为下一个目标。 毕竟美国向来不允许有潜力挑战自己的国家存在,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早就在美国的 “关注名单” 上了。 再看三国的实力底子,确实够撑起 “唇亡齿寒” 的逻辑。俄罗斯的军事硬实力不用多说,虽然经济规模不算大,但军事实力能硬刚整个北约。 光是核弹头数量,俄罗斯就和美国不相上下,还有北风之神级核潜艇、S-400 防空系统这些压箱底的装备,去年北约在东欧搞军演,俄罗斯直接派战略轰炸机巡航回应,硬是没让北约占到半点便宜。 而且俄罗斯的能源和资源是欧洲的 “命门”,就算被制裁,依然能靠能源出口稳住经济,这种 “硬抗” 能力,是印度目前还不具备的,也是制衡美国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经济实力更是让美国忌惮。2024 年中国 GDP 达到 12.6 万亿美元,虽然还没超过美国,但在制造业、贸易、科技等领域已经能和美国掰手腕。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小到螺丝钉,大到高铁、核电设备,都能自己造,2024 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 30% 以上,美国想脱钩都脱不了 —— 苹果手机的组装离不开中国工厂,特斯拉的电池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链,连美国农民都得靠中国市场卖大豆。 而且中国在新能源、5G 这些领域已经走在前面,2024 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全球 55%,5G 基站数量是美国的 10 倍还多,这种经济韧性和创新能力,让美国不得不靠制裁来打压,可越制裁中国越争气,反而逼出了国产芯片、操作系统这些突破。 印度自己的牌也不差,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印度人口已经超过 14 亿,比中国还多,而且平均年龄只有 28 岁,是全球最年轻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这么多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还有庞大的消费市场 ——2024 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 3 亿部,电商交易额突破 1000 亿美元,连麦当劳、星巴克都在疯狂扩张门店,这种消费潜力是很多国家羡慕不来的。 而且印度的软件产业本来就强,班加罗尔的 IT 公司服务着全球客户,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比美国还多,只要能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体产业的动力,比如发展电子制造、新能源,印度的经济增速还能再提一提。 2024 年印度 GDP 增速达到 7.2%,已经是主要经济体里最快的之一,要是能保持这个势头,用不了多久就能进入世界经济前五。 不过印度要发展,最关键的还是 “不搞歪门邪道”。之前印度犯过不少错,比如突然宣布废钞,打乱了国内经济节奏;在边境搞摩擦,浪费了发展精力;还学美国搞贸易保护,限制中国手机 APP,结果自己的互联网产业反而没了竞争活力。 这些 “歪路” 让印度走了不少弯路,现在看清了局势,就该把重心放回国内 —— 完善基础设施,比如修更多的公路、港口,方便货物运输;改善教育,让更多年轻人掌握技能,而不是光有数量没质量;还要放开市场,吸引外资,毕竟光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太慢。 其实印度已经在调整了,比如最近放宽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投资限制,还和俄罗斯加强了能源合作,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贸易,这些都是务实的做法。 现在的国际局势就像一盘大棋,中俄印三国就是相互支撑的棋子,少了任何一个,另外两个都会更难。苏杰生能看清这一点,说明印度终于从 “被美国拉拢” 的迷局里走了出来。 接下来就看印度能不能抓住机会,把人口优势、产业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力,只要不折腾、不跑偏,跟着中俄一起稳扎稳打,未来肯定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毕竟对印度来说,与其当美国的 “马前卒”,不如和中俄一起抱团取暖,这才是长久之道。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