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不制裁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国务卿卢比奥辩解说:“如果你制裁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全球油价就会上涨”。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美国为什么不制裁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原因其实很现实——不是“不想”,更像是“不敢”。 8月的时候,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新闻直播里的那句“要是制裁中国买俄油,全球油价就得飞上天”看似推脱,其实就是明摆着的经济账:这事儿,动不了,若是制裁,中国可能没事,但全球能源价格会大涨,最后倒霉的是所有人。 先说最关键的一点——油从哪补?中国从俄罗斯买的油可不是小打小闹,每天差不多200万桶,占了中国进口量的五分之一。 要是美国真下狠手,这200万桶的缺口谁来填? 沙特能多挤点产能,但也就十几万桶,阿联酋的油井已经满负荷,OPEC+看着风光,其实闲置产能不到四百万桶,大半还集中在中东几个国家,根本接不了中国这口“大单”。 这就是所谓的“物理缺口”,想补也补不上。 再说炼厂的“口味”,中国炼化体系不是一锅乱炖,设备早就按俄罗斯的重质原油设计好的,占了全国总产能的接近一半。 要是突然改买别的油,设备参数得全调,管道要换,催化剂要重配,这一折腾得花上千亿人民币,还得停产大修几个月。 换句话说,俄罗斯的油不光是“便宜实惠”,更是技术绑定——不是你想不买就不买的事。 真正让美国头疼的,是制裁的“通胀传导链”,油价不是一个孤立的数字,它牵一发动全身。 原油一涨,汽油、柴油、化肥、塑料全涨;运输成本、粮食价格跟着上;工厂生产、家庭消费都得挨刀。 美国的经济通胀还没完全压下去,汽油价格再冲上每加仑5美元,卡车司机、农场主、第一个骂街的就是他们,要知道美国大选年最怕民怨,油价每涨1美元,白宫的民调就掉半格。 更尴尬的是,美国那套“制裁武器”也钝了。 以前动不动就靠美元结算卡人脖子,可现在中俄交易有自己的“通道”——人民币、卢布结算都走本币系统,CIPS和俄罗斯的支付网络早已互联。 去年俄中石油贸易里,用人民币结算的占了近一半,再加上“油金挂钩”,一吨石油对应固定克数黄金,根本不用看美元的脸色。 换句话说,美国想掐支付通道,结果发现人家早就换电路了。 说白了,这笔账美国不是不会算,是算完之后发现自己才是最大输家。 卢比奥那句“油价会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承认美国在全球能源博弈中已经失去了“先手”,这场制裁要真落地,伤不到中国,反而先把美国自己推进高油价泥潭里。 更让美国无奈的,是这笔制裁账越算越乱。 就算他们真想硬来,还得考虑航线和盟友的脸色,以前,石油运输得绕着美军掌控的海峡走,一旦出事,美国还能用“海权”施压。 可现在中俄早另起炉灶,北极东北航道一开,从上海到欧洲整整近了三千多海里,油轮省时又省钱,还避开了美国的监控点。 再加上中俄陆上管道、影子船队齐上阵,运输渠道早就不靠美国那条道,制裁一来,油照样能走,美国连看都看不住。 问题还不止在运输上,美国的盟友也没法跟着硬撑,欧洲靠俄罗斯能源起家,德国、法国的化工厂全指着稳定的油气供应;日本、韩国的工业链几乎都跟中国市场绑死。 真要是制裁中国买俄油,油价一涨、能源一紧,欧洲工厂第一个炸锅,之前欧盟禁俄液化天然气就差点闹分裂,要是再跟美国起哄封中国,估计联盟自己先散架。 卢比奥清楚,美国要真动手,盟友不会配合。 更致命的是,中国不是软柿子,稀土、锂电池、太阳能硅片……这些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命脉材料,都在中国手里。 真要是针锋相对,中国只需轻轻拧一下稀土出口阀,美国的导弹制导、战机制造就得停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不用说,连特斯拉都得求中国供货。 这就是现实的“反制清单”,一旦开打,美国自己挨的拳比打出去的还重。 还有个更隐蔽的后果:要是中国真被逼得停买俄油,那些油不会消失,而是折价流向印度、巴西甚至中东非国家,结果是全球油价结构被重新洗牌,美国的页岩油出口反而被挤压。 美元在国际能源结算中的地位也会继续滑坡,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用人民币、卢布、甚至黄金结算,美国辛苦维持了几十年的金融霸权会被一点点掏空。 所以说,卢比奥那句看似“提醒”的话,其实是白宫对外放的“止损信号,油价这根弦一拨,全世界都得跟着疼,美国自己最先流血。 说白了,这事儿跟道义没关系,全是算账,中国体量太大、体系太全、替代性太低,美国想动中国,得先问问自己能不能扛。 有人说卢比奥是在“求稳”,其实更像是在认输,他只是提前说出了一个连盟友都明白的事实:在能源这场大棋上,美国已经没有随意出手的资格。 而市场的力量、产业的关联、政治的代价,早就让“制裁”这张牌失去了威慑力,现在,能不能制裁已经不重要,关键是——美国还玩得起这盘游戏吗?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