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大陆不要让连战、马英九、宋楚瑜、郑丽文等人忽悠了,他们只想两岸维持和平,却从不谈统一,拖延时间,只想多赚大陆的钱。这话确实说到了点子上。 国民党一直以来采取的两岸政策,用一个“拖”字就能概括,当然他们还需要把“九二共识”拿来当掩护。 国民党自1949年退守台湾后,两岸政策的核心始终围绕一个字:拖。早期以反攻大陆为号召,实际筑起高墙自保。进入1980年代,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国民党开始转向经贸互动,却从未触及政治核心。1992年香港会谈确立“九二共识”,国民党将其包装成对话基础,但内部解释空间极大,避免任何统一步骤。2000年大选失利后,国民党更依赖经济牌,开放直航、签署ECFA,贸易额从2008年的约1000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超过3000亿美元。这些举措表面促进交流,骨子里是为岛内企业输送大陆市场,稳固自身选票基础。国民党高层深知,台湾独立系空谈,不统不独的灰色地带最利己方,既避开大陆红线,又攫取投资优惠。结果,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度高达40%以上,国民党借此维持政治影响力,却让统一进程遥遥无期。这种策略虽短期获利,长远看却暴露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被动与短视。 郭正亮点破国民党“说一套做一套”的本质,这在连战身上体现淋漓尽致。2005年连战访大陆,首开国民党高层破冰之行,签署多项经贸协议,推动两岸旅游从每年数十万人次跃升至数百万。但他全程避谈统一,只强调“和平发展”,回台后更将焦点锁定经济数据,如台湾水果对大陆出口量翻番。类似,马英九执政期2008至2016年,两岸签署23项协议,货物贸易额增长一倍有余。他2015年新加坡会晤大陆领导人,提及青年交流项目达4万人次规模,却将“九二共识”定位为现状守护工具,从未提及统一时间表。马英九卸任后,继续以基金会名义访大陆,2023年率学生团重游南京,谈血脉相连,却止步于文化经贸层面。这些行动看似亲善,实际层层堆叠经济利益,国民党借机巩固岛内支持,却让政治对话停滞。郭正亮批评道,这样的国民党人里,没一个真心主张统一,只会用模糊话语换取短期红利。 宋楚瑜的路径同样印证国民党拖延战术的普遍性。作为亲民党主席,他多次访大陆,2019年深圳之行聚焦大湾区合作,列举中小企业关税减免细节,推动台湾投资大陆超500亿美元。但宋楚瑜口称“两岸同属一中”,实际行动限于经贸清单,从不推进政治框架。2023年他再访,强调“一中立场”,却将统一描述为“共同责任”而非具体路径。国民党与亲民党结盟后,这种模式进一步固化,2024年选举中宋楚瑜支持马英九之子,延续不统不独路线。郑丽文作为国民党新主席,2024年10月当选时,高呼“我是中国人”,被解读为统派信号。但她上任后,仅强调“九二共识”为基础的交流,推进电子产品供应链优化,却无统一议程。郑丽文拜会马英九前,承诺坚持基本路线,但实际政策仍绕开敏感点。国民党这些要员的共同点在于,用身份认同做包装,经济合作做实质,拖延统一成为默认共识。 国民党维持现状的逻辑源于现实考量:台湾独立无国际空间,大陆实力日强,任何激进统一步骤都会崩盘岛内格局。相反,不统不独让国民党既从大陆获益,又避开民进党“台独”攻击。数据显示,2023年台湾对大陆顺差达1500亿美元,国民党借此拉拢企业主选票,党内老人如连战、马英九影响力不减。宋楚瑜、郑丽文等后辈延续此路,视“九二共识”为护身符,却不愿深化为政治共识。郭正亮直言,这种策略让国民党游走灰色地带,最大化利益最小化风险。但岛内民调显示,超过60%民众支持维持现状,这反倒强化国民党惰性。结果,两岸经贸深度融合,台湾半导体对大陆出口占全球产能70%,国民党稳坐渔翁之利,却让统一从愿景变遥想。这样的国民党,非但无担当,还在无形中助长分裂,暴露其对两岸大义的缺失。 两岸统一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历史必然。国民党高层借“九二共识”周旋多年,经济红利到手,政治责任却一推再推。郭正亮的话点醒世人:这样的拖延,能维持多久?大陆耐心有限,岛内民心渐变,统一脚步已近在眼前。国民党若不觉醒,只会加速衰落。两岸一家亲的真谛,在于行动而非空谈。
